三年级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下是精心挑选的三年级教案范本,希望能给广大教师一些启示和帮助。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教案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除法笔算中的重难点,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题:
1、做p10(3)先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观察,并指出错在哪里。
再在书上改正三道题,指名板演。
2、做p8(6)出示题目后,先估计第一题的商是几十多。并指名说说估计的方法。
再在书上写出各题的商是几十多。
二、综合练习题:
1、做p8(4)先看图,自己读题。说说你会解答吗?
2、做p8(5)先独立思考,再指名提问题。其他学生口答算式。
3、做p10(5)。
先看图,读题。
解答第一问。说明解答格式。
思考第二问:怎样安排?
在黑板上列表帮助解答:
4、做p10(6)。
先看图,读题。
自己在草稿本上试算。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
提问:为什么10顶帐篷还得加上1顶?
三、教学后记: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2.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3.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重点难点: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这样的题要怎样思考?
生回答。
师:请学生依次任选一样物品平均分给组内4人。
小组活动。
师:平均分给4个人,分完了吗?
生回答。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师:现在有14个草莓,平均分给4人,你会分吗?
生交流。
生回答。
出示表格。
师:这里也有一些小朋友分草莓的情况,请你观察一下,能不能列出算式呢?
生回答。
9÷4=2……1。
15÷4=3……3。
14÷4=3……2。
师:我们把不能再进行平均分的部分叫做余数。请你观察,余数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
小结:余数比除数小。
师:是不是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呢?
探究二。
师:有17个圆片,5个一圈,能圈几次?还剩几个?
学生操作。
生:能圈三次,还剩两个。
师:怎样列式呢?
生:17÷5=3……2。
师:怎样检验自己做得对不对呢?
生回答。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35÷4,请你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生:35÷4=8……3。
师:算得对不对呢?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27÷7呢?
生:27÷7=3……6。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出示大雁图片。
师:请你说说你看到的。
生:一圈大雁飞过,每5只一圈,能圈几次?
师:请你说出算式。
生:32÷5。
师:谁能算一算?
生:32÷5=6……2。
师:你用的哪一句口诀?
生回答。
出示企鹅图片。
师:这幅图呢?
生回答。
师:谁来列式?
生:52÷6=8……4。
师:说说你的想法。
出示小鱼图片。
师:可以怎样圈?算式:
生回答。多种算式。
练习二。
师:谁知道余数最大能填几?为什么?
学生讨论。
生:最大填5,因为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谁来说说除数可能是几?为什么?
生回答。
多种算式。
练习三。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回答。
课后小结。
四、本课小结。
1.知道分不完,剩下的数就是余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教案
练习目的:
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练习过程:
一、复习:
2、在里最大能填几?(略)。
3、根据题意写出横式。
(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列式:(略)。
(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4、计算:(用竖式计算)。
374496325257。
5、完成教材p54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
(1)485=93()。
(2)337=52()。
(3)638=77()。
(4)56+4=34。
6、当师傅。(完成教材p54第6题: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
7、把计算卡片分一份。(p54第7题)。
8、求彩带的长度。
一个8边行,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
二、全课总结。(略)。
三、补充思考。(与家长同学习)。
(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
(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
(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四、下课。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教案
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的地位。今天听了常老师的《有余数除法》,常老师就灵活的运用了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了余数的意义,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教学效果良好。
一、利用抢答方式,做好课前的铺垫。
新课开始,教师设计了包含除法的的练习,一方面,采用抢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这样的包含除法,列出算式,说出结果,为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在本节课中,常老师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让学生尝试分草莓,7个草莓,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事先老师给学生准备了不同学具,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这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让学生介绍她摆的过程,促使学生认识到活动本身蕴涵的数学内容,明确余下的不能再分的道理,从而引出余数的意义。第二次操作是学生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并用算式表示出摆成的结果,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出正方形,从而得到余数不同的算式。数形结合,使学生在摆和讲的过程中,真正明白了算式的含义。最后让学生汇报所有算式,让学生找找有什么发现。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本次操作中,学生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教师教学态度和蔼。
常老师教学态度和蔼,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
改进措施:
1、课堂内容要适当减少一些,这样会让学生掌握更牢固。
2、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时,教师的问题指向性可以更明确些,不至于使学生一直把眼光停留在其他的角度上去找规律,也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用于其他的环节渗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教案
例4:农贸公司有农药98千克,每8千克装一装。
这些农药能装多少袋,还剩多少千克?
98÷8=12(袋)......2(千克)。
12验算12。
8)98×8。
896。
18+2。
1698。
2
答:这些农药能装12袋,还剩2千克。
八、课后小结:
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1、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2、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3、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教学课件。
一、新授引入。
师:这样的题要怎样思考?
生回答。
师:请学生依次任选一样物品平均分给组内4人。
小组活动。
师:平均分给4个人,分完了吗?
生回答。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师:现在有14个草莓,平均分给4人,你会分吗?
生交流。
生回答。
出示表格。
师:这里也有一些小朋友分草莓的情况,请你观察一下,能不能列出算式呢?
生回答。
9÷4=2……1。
15÷4=3……3。
14÷4=3……2。
师:我们把不能再进行平均分的部分叫做余数。请你观察,余数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
小结:余数比除数小。
师:是不是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呢?
探究二。
师:有17个圆片,5个一圈,能圈几次?还剩几个?
学生操作。
生:能圈三次,还剩两个。
师:怎样列式呢?
生:17÷5=3……2。
师:怎样检验自己做得对不对呢?
生回答。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35÷4,请你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生:35÷4=8……3。
师:算得对不对呢?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27÷7呢?
生:27÷7=3……6。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出示大雁图片。
师:请你说说你看到的。
生:一圈大雁飞过,每5只一圈,能圈几次?
师:请你说出算式。
生:32÷5。
师:谁能算一算?
生:32÷5=6……2。
师:你用的哪一句口诀?
生回答。
出示企鹅图片。
师:这幅图呢?
生回答。
师:谁来列式?
生:52÷6=8……4。
师:说说你的想法。
出示小鱼图片。
师:可以怎样圈?算式:
生回答。多种算式。
练习二。
师:谁知道余数最大能填几?为什么?
学生讨论。
生:最大填5,因为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谁来说说除数可能是几?为什么?
生回答。
多种算式。
练习三。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回答。
课后小结。
四、本课小结。
1、知道分不完,剩下的数就是余数。
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把例1的梨和盘子制成可以演示的教具;每个学生准备11根小棒。
1.复习(教科书第1页复习题)。
(1)()里最大能填几?让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指名说图意,实际分一分,然后列式解答。看着竖式着重提问:在被除数6下面写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个梨。)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表示都分完了没有剩余。)。
出示7个梨和3个盘子。指名说图意,也实际分一分。
教师说明:7个梨,平均放3盘,分的结果我们就说“每盘放2个,还剩1个。”
怎样计算呢?说明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出示7÷3。
先说明竖式的计算方法。提问:被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写。然后着重提问:有3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几个梨?那么被除数7下面应该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写6。7个梨,分掉6个梨,有没有剩余?那么在竖式里该怎样表示?教师着重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说明横式计算结果的写法: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写“2”;还余1个,就是余数是1,再写“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再写“1”。读作“商2余1”。让学生齐读一遍。
指出像上面这样的除法,没有除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2)做一做(教科书第1页)。
让学生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完后,指名说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3)教学例2。
出示“38÷5=”后,提问:在竖式里38和5各写在什么地方?
着重说明试商的方法: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又小于38。然后可以提问:商6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教师说明,5和6的积是30,38减去分掉的30,还余8;用5除8还可以商1,所以要商7。再提问:如果商8行不行?教师说明,5和8的积是40,比38大,说明商8就大了。然后写出完整的竖式。最后指名说出横式中计算结果该怎样写。
(4)引导学生分别比较例1和例2的余数和除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齐读教科书第2页的结语。
(5)做一做(教科书第2页)。
让学生看图画一画,写出竖式,再写出横式。
3.课堂练习。
练习一第1题、第2题。然后订正。
4.本课小结。
5.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3题。
三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把例1的梨和盘子制成可以演示的教具;每个学生准备11根小棒。
1、复习(教科书第1页复习题)。
(1)()里最大能填几?让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指名说图意,实际分一分,然后列式解答。看着竖式着重提问:在被除数6下面写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6个梨。)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表示都分完了没有剩余。)。
出示7个梨和3个盘子。指名说图意,也实际分一分。
教师说明:7个梨,平均放3盘,分的结果我们就说“每盘放2个,还剩1个。”
怎样计算呢?说明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出示7÷3。
先说明竖式的计算方法。提问:被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写。然后着重提问:有3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几个梨?那么被除数7下面应该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写6。7个梨,分掉6个梨,有没有剩余?那么在竖式里该怎样表示?教师着重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说明横式计算结果的写法: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写“2”;还余1个,就是余数是1,再写“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再写“1”。读作“商2余1”。让学生齐读一遍。
指出像上面这样的除法,没有除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2)做一做(教科书第1页)。
让学生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完后,指名说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3)教学例2。
出示“38÷5=”后,提问:在竖式里38和5各写在什么地方?
着重说明试商的方法: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又小于38。然后可以提问:商6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教师说明,5和6的积是30,38减去分掉的30,还余8;用5除8还可以商1,所以要商7。再提问:如果商8行不行?教师说明,5和8的积是40,比38大,说明商8就大了。然后写出完整的竖式。最后指名说出横式中计算结果该怎样写。
(4)引导学生分别比较例1和例2的余数和除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齐读教科书第2页的`结语。
(5)做一做(教科书第2页)。
让学生看图画一画,写出竖式,再写出横式。
3、课堂练习。
练习一第1题、第2题。然后订正。
4、本课小结。
5、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3题。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除法的练习课》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使同学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同学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谈话: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同学出题,教师回答)。
激趣: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能像老师那样,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提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借助直观,理解算理。
1.自主探索算法。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盘,还剩()个。
要求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同学操作,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在全班交流。
同学中可能出现以下的方法:
(1)摆一摆。用7个圆片代替桃分一分,每份3个,分成2份,还剩1个。
(2)画一画。
(3)估一估。假如放1盘,就分掉了3个;假如放2盘,就分掉了6个;假如放3盘,需要9个桃。现在只有7个桃,不够放3盘,只能放2盘,还剩1个。
(4)用口诀。想7里面最多有几个3。二三得六,7里面最多有2个3,商是2,可以分2盘,还剩1个。
比较:上面的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注意引导同学用口诀试商,算出结果)。
2.用竖式进行计算。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分桃的活动知道了7÷3的结果,那么用竖式怎样计算7÷3呢?请同桌议一议,也可以试着做一做。
同学试做后,组织交流,并作如下引导:
(1)7÷3商是几?怎样很快找到商2的?(想7里面最多有几个3)。
(2)7的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
(3)余数是几?你是怎么算出来的?“1”表示什么?
1.出示“试一试”:13个气球,有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提问:怎样列式计算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呢?
再问:你能用竖式算出结果吗?试一试。
同学独立完成竖式,并组织交流。(结合同学交流板书竖式)。
2.提问:假如增加1个气球,想一想,现在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根据同学回答,得出结果:14÷4=3……2(个)。
提问:再增加1个气球,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根据同学回答,得出结果:15÷4=3……3(个)。
3.引导:13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1个;14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2个;15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3个。(语速加快)那么16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个?余几个?(同学会脱口而出,每人分3个,余4个,但一些同学会想到“16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4个,正好分完”)。
讨论:余数到底是几?为什么余数不能是4?(剩下的4个气球每人还可以再分1个)。
4.提问:假如把这些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你认为余数最大是几?为什么?
小结并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联系情境,掌握除法试商的方法。
1.改错。
出示题目:哪只小动物算得对?为什么?
(1)同桌同学讨论哪个小动物算得对?为什么?哪个小动物算错了?错在哪儿?
同学一一指出小狗、小猫、小猴的计算错误,并说明正确的算法。
(2)小熊是怎样想到商是6的?假如商5行吗?为什么?假如商是7呢?
通过交流,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37里面最多有几个6”。
2.利用乘法口诀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略)。
2.解决课始情境中的问题。
谈话:现在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球的颜色吗?(引导同学体会这些彩球按红、黄、蓝3种颜色为一组排列,我们只要将彩球的号码除以3,余数是几,就是一组中的第几种颜色)。
同学在小组内尝试进行猜彩球颜色的游戏。
提问:假如彩球的颜色再增加一种橙色,同学们会猜吗?试一试。
有余数除法例1例2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已有一定的基础。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从生动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景,同时感受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紧密联系起来。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
有余数的除法。
(主题图p49)。
1.让学生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背景。
有余数的除法。
例1-例2。
1.结合情景,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能正确口算、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例3。
1.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41.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让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1课时。
单元测试及分析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1课时。
合计5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实物果盘、小棒。
教法简介: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理念与策略: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经历分东西的活动,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1和例2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课件出示: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分组摆小棒呢。齐读要求:有11根小棒,能摆几个这样的图形?
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分成三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
二组:用11根小棒,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2根小棒。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1根小棒。
教师:剩下的小棒为什么不摆了?
学生:不够再摆一个图形了。
教师:在实际分东西的时候,会有“剩余”的情况。板书:剩余。
二、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小白兔请客。小白兔买了一些草莓,请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吃,你能帮它摆一摆吗?分组活动。
(2)出示例1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用草莓学具摆一摆。各组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3)(出示课件)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分完了吗?(生:分完了)。对,正好分完。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
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
生:因为是平均分。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
(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草莓学具来摆一摆。还是分组活动。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3盘,还剩1个。
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没有摆到盘子里,它能再摆一盘吗?
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分组尝试写一个算式。
学生写出各种算式:7÷2=3(盘))。
7÷2=3(盘)还剩1(个)。
7÷2=3(盘)多1(个)。
教师:展示并一一评价各算式。第二、三个算式正确表示了分的过程,但不简便,数学上是这们规定的。
(师板书除法算式)7÷2=3(盘)……1(个)。
用省略号表示剩余。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4.请同学们把刚才你摆的图形的情况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5.练习,课本做一做第一题。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2.组织交流。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1、抢答下面的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会是哪些?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2=3(盘)……1(个)。
余数小于除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下昂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个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很好,到后边由于时间原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有点慌,学生也有些急。不过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也能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此类算式的含义,能认识余数,理解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感受、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
圆片或小棒、糖。
一、谈话导入: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家里布置的漂亮吗,都进行了怎样的布置?
小熊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瞧,它挂的气球多漂亮!仔细看看,发现什么?(按红、黄、粉、绿排列)。
你们能很快猜出第31个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吗?
请同学们再说出几个气球的号码,谁愿意跟老师比比猜?
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快又准吗?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就知道了。(由猜气球的颜色导入,学生兴趣会很高。再看到老师总能很快猜对,不仅能让学生惊讶,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会很好。)。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余数。
1、春节的时候,我们去亲朋好友家坐客,主人都会拿出一些糖果来招待客人。现在我们就帮助小猴子把买来的水果分装在盘子里,准备招待客人吧。
2、瞧,小猴子买来了什么水果?一共有多少个?(10个)现在咱们就帮它把这些桔子平均分一分吧。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请组长记录结果。
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交流摆法,并说说怎样列示。(板书)。
4、观察这些分法,你能给分分类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后有剩余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6、你们能说说什么是"余数"吗?指出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分别是几。
7、介绍读法。指名读、齐读。
(学生参与了探究的过程,这会对他们理解余数的概念给予很大的帮助。)。
1、想想刚才你们分桔子的经过,再看看这几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会有剩余吗?
剩下的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了?剩余几个就不能再分了,跟哪个数比比就知道了?记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余数比除数大或等于余数行吗,为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加深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使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三页练一练1题、2题。(巩固基本概念)。
2、拓展练习: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几?
四、归纳:谈本节课收获。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1.经历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个位是0的除法笔算的探索过程,掌握这种笔算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生:62/3。
师:板书,62/3。
1.动手操作。
师: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我们先用羽毛球摆一摆,分一分。给每组发表示成筒的羽毛球,每筒10个,2个单张羽毛球。一齐动手,看每班能分几个,还剩几个。
生:动手摆分,交流结果。
师:先分成筒的,每班分到20个,再分单个的,分不够就剩下2个。
2.列竖式计算。
师:刚才我们通过操作得到了结果,那么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
生:试算。
生:一人板演。
生:交流。
师:商的个2上为什么要写0?
生:因为个位2里面不够3除,所以要写0。
师:如果商的个位上不写0,会出现什么问题?
3.小结。
师:两位数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没有剩余,接着除个位上的数不够商1时,必须在商的'个位上写0。
生:做想想做做第1、2、3、题。
师:根据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讲评纠正错误。
师: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是怎样学到的?
生:相互说。
师:板书课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
想想做做第4、5、6题。
除法小学三年级教案
进一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各种情况,克服相近内容的互相干扰,能正确估算并计算、验算。
一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
一、基本练习。
1、p13.3。
出示第一组题,学生独立进行口算。
指名口答。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口算时有什么区别?
出示第二组题,同桌互相交流进行口算。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
2、p13.1。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说出商是几位数。
再要求计算。
集体反馈。
小结。
3、计算并验算。
536÷4321÷3872÷3。
学生分组完成,集体评讲。
讨论三题在计算时的不同。
小结。
4、p13.5。
引导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明确要求谁拍的最快,谁拍得最慢必须要知道每人每分钟拍球的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交流反馈。
二、课堂练习。
1、口答。
说出下面各题中商是两位数的,商是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商末尾有0的。
563÷4303÷5426÷6912÷3。
259÷6856÷8700÷5214÷7。
2、拓展题。
3、填上合适的数。
5、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么被除数=(),除数=()。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第四单元知识有余数除法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二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材中的“主题图”是每个单元数学知识信息呈现的“窗口”,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和丰富和背景资源。本单元的“主题图”以学生最熟悉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场景,呈现了“用盆花布置校园”、“篮球比赛”、“跳绳活动”等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的身边,密切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这部分知识的亲切感。同时,把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购书、郊游、买花等等,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2.创设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摆图片、探索规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内容的设计有一定的弹性,且形式多样。
教材应当满足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内容的设计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弹性。本单元教材选取每个学生都熟悉的素材来开展教学,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参与学习的经验和基础。在教学素材的组合上,既充分考虑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呈现方式的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同时又照顾了学生学习个性的需要,使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突破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2.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5课时进行教学。
2xxxx年10月。
有余数除法例1例2
9.…..()验算:
().…..220.…..()。
18.…..()。
2.…..()。
验算方法小结:
二、计算下面各题。
30÷5=31÷5=32÷533÷5=34÷5=。
35÷5=36÷5=37÷5=38÷5=。
三、填空:(你能写出几种不同答案吗)。
35÷()=()……3。
()÷8=()……()。
四、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学习内容:
教材第2页至第4页例1、例2。
预设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
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来描绘物体所在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具、学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
预设流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物体。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
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5、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作业。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实物果盘、小棒。
教法简介: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理念与策略: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经历分东西的活动,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良好的基础。整个教学过程秉承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我将教材略作表动,因此把例1和例2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课件出示: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分组摆小棒呢。齐读要求:有11根小棒,能摆几个这样的图形?
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分成三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3根小棒。
二组:用11根小棒,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2根小棒。
一组:用11根小棒,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1根小棒。
教师:剩下的小棒为什么不摆了?
学生:不够再摆一个图形了。
教师:在实际分东西的时候,会有“剩余”的情况。板书:剩余。
二、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小白兔请客。小白兔买了一些草莓,请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吃,你能帮它摆一摆吗?分组活动。
(2)出示例1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用草莓学具摆一摆。各组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3)(出示课件)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分完了吗?(生:分完了)。对,正好分完。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盘)。
教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选择用除法来列式呢?
生:因为是平均分。
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三盘”
(设计意图:回顾除法算式的含义,及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能够坚强记忆。)。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如果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摆一摆。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草莓学具来摆一摆。还是分组活动。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3盘,还剩1个。
看小白兔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剩一个草莓。
教师:这一个草莓为什么没有摆到盘子里,它能再摆一盘吗?
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剩下1个不够摆1盘。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你们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分组尝试写一个算式。
学生写出各种算式:7÷2=3(盘))。
7÷2=3(盘)还剩1(个)。
7÷2=3(盘)多1(个)。
教师:展示并一一评价各算式。第二、三个算式正确表示了分的过程,但不简便,数学上是这们规定的。
(师板书除法算式)7÷2=3(盘)……1(个)。
用省略号表示剩余。
教师:谁来把刚才写出来的算式读给大家呢。
生: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教师:省略号后的数字,我们把它叫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结构。
(设计意图: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4.请同学们把刚才你摆的图形的情况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5.练习,课本做一做第一题。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2.组织交流。
3.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1、抢答下面的算式中,如果有余数,可能会是哪些?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几盘?
6÷2=3(盘)。
例2、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7÷2=3(盘)……1(个)。
余数小于除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下昂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个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很好,到后边由于时间原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有点慌,学生也有些急。不过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学生也能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此类算式的含义,能认识余数,理解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