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环境的调研报告(通用23篇)

时间:2024-04-12 02:14:05 作者:紫薇儿

在进行调研报告撰写之前,我们还需要明确定义研究的范围和目标,以免过于笼统或过于狭窄。想要写一份精彩的调研报告吗?不妨先来看看这些范文,相信会给你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大学校园环境调研报告

校园环境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内涵,美好的校园环境卫生,良好的配套设施,不仅能给院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给悻悻学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也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规范学生行为,体现学校的文化和内涵,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此次调查我们运输与经济管理系物流专业15、16全体学生一起携手,针对现所在的官塘校区的校园环境卫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发放问卷的形式,以问卷为载体,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展开调查。调查人数为81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57人。本词条查问卷共发放81份,回收81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共78份,无效问卷3份,有效率为96%。此次调查情况和分析情况如下:

一、从调查资料显示,对于官塘校区环境卫生哪方面需改善的,有44%的同学认为在校园绿化方面,有32%的同学认为在现校园建设期间民工应有的环境卫生意识和工作需提高,有24%的同学则认为学校本身及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工作要提高、到位。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选择校园绿化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现官塘校区正处于建设当中,绿化面积确实较少,特别是在夏天,太阳猛烈,天气炎热,这对于师生都是有一定影响的。这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而选择建设期间民工环境卫生意识要提高的比例相对前者仅落于后,其原因在于施工地段杂乱,垃圾繁多,且不太安全,于整个校园环境格格不入,而且噪声太大会影响同学们的学习于与休息。校园本身、学生自身的环境卫生意识和工作所占比列最少,由此可以看出官塘校区还是一个未完善的工程,单从校园内还未设有休闲木椅和石凳,也没有专门的休闲草皮,就这一点便可以看出其无法满足学生们读书学习和娱乐的需求。

二、根据调查资料显示,针对课堂教室桌面和抽屉有垃圾这一问题,有47%的同学认为难以忍受,却又不会扔进垃圾桶,有35%同学学则无意中自己也会留下垃圾,而选择下课后会把垃圾扔扔进垃圾桶里的只占12%,更有6%de同学认为无所谓。通过调查有差不多半数的人难以忍受有垃圾,但又没有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的意识,由此说明我们学生的社会责任心、集体荣誉感仍需加强。而选择无意中自己也会留下垃圾的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太注重细节问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紧随其后的两个选项所占比例较少,这说明我们当代大学生还学要加强素质教育,更需要增强社会公德心。教室是同学们学习最重要的场所,保持良好的教室卫生环境清洁才可以让学生们安心学习,才可提高学习效率。

三、通过对官塘校区食堂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食堂学生对其的满意度62%的同学选择“一般”,而38%的同学选择“不好,但可以接受”。由此表明,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做得并不能让大家满意。学校食堂整体上虽然美观整洁,光线充足,但是细节上还是做得不够,比如用餐桌椅偶尔会不干净会有吃饭时残留下的痕迹或粮食,食堂地板偶尔也会把干净,食堂的工作人员戴手套给学生打饭却就着收钱等问题。

四、根据调查资料表明,同学们对官塘校区宿舍的满意度,有67%的同学认为“一般,但需要善”,33%的同学认为“不好,但可以接受”。另外还有一组数据是针对在宿舍一楼设垃圾堆有何看法的有32%的同学认为“很脏,不认同”,有33%的认为“很方便,认同”,而不认同也不反对的则占35%相对前面两者略高。以上两组数据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虽说每个宿舍都公寓式,但那只是其内,其外比如说宿舍的走到在下雨天、南风天尤其的脏、潮湿,楼梯的扶手不干净,楼梯间设立垃圾堆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让人对其的印象大打折扣。虽然说校方有请专人打扫,但学生若不自觉维护的话就会出现问题。

其实得出以上的调查结果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还是当代大学生的环境卫生意识还不够,客观原因还是学校全面施工造成的不完善。我们都知道,要拥有一个好的校园环境是要靠大家一起来建设和维护的。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总结:

一、校园卫生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也是代表一个学校的整体面貌,优美安静的校园环境能让同学们更好的感受大学生活、学习的氛围。现在当代大学生就是缺乏环境卫生意识,以至学校校园还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此,我们应该提高个人的环境卫生意识,积极宣传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共同关注校园卫生,倡导学生自觉投入到维护校园卫生的行动中去。

二、课堂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干净整洁及其重要,其会影响到教师的上课质量,会造成学生远离进而不想上课的情绪。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看到教室有垃圾,课桌抽屉有垃圾也是常有的事。在这样的环境下上课,试问有多少人愿意。所以说,要有良好的的环境卫生必须从自身做起,不要随手往抽屉里扔垃圾,自觉把垃圾投放进专设的垃圾桶内。学校也应该开展一系列的卫生环保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积极性。

三、校园、教室是同学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而“吃”则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吃”的卫生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食堂的卫生是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学校食堂整体上是好的,但是细节问题不容忽视。由此看来我们学生在自觉遵守卫生的基础上,学校应统一管理,用人监督,力保安全卫生的饮食环境,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食堂员工的卫生意识、社会公德心、责任心以及自身的职业道德。

四、宿舍是我们休息生活的地方,我们更应该自觉维护它的卫生。宿舍需要改善之一,改设垃圾投放处,不要设在楼梯间,这样显得极为不雅观;需要改善其二,在雨天、南方天这样的天气时地板到处斗是黄泥印子,到处都很潮湿,很脏。虽然学校也有请清洁阿姨来打扫,但是最主要还是要我们来维护,我们更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试问谁不希望自己的住所干净整洁。而学校应实行不定期抽查,好的以之鼓励,差的给予相应的惩罚,全面拉动大家的卫生意识。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校园环境,从而在这个美好的环境里学习、生活,更则培养自身的修养,提高对学习、生活的积极性,促进我们的全面成长和个性的发挥。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一起创造更加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

大学校园环境的调研报告

校园的景观规划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安静、卫生、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能够使师生观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调剂大脑,消除疲劳。同时,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把握校园文化的特质,深入研究校园环境特色,建立一个生态效益良好,景色优美的大学校园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简介:黄山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文风馥郁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徽省黄山市,是一所综合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高前身是创办于1978年的安徽劳动大学徽州师范专科班,20xx年升格为本科层次院校并更为现名。学校分为南北两个校区,现有校区面积近1800多亩,校园生态丰富、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

一、校园空间划分与布局。

1、功能分区。

黄山学院南区在空间划分上,没有明显的轴线,入口处一直到广场有一个明显的轴线关系。从大门进入后,沿着大陆一直走,以这条路为分界线,将整个学校分为两个大的片区。划分教学区与学生宿舍以及娱乐区域,各个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且互不干扰。通过植物、建筑、标识牌、园林小品等造园要素创造不要功能区特色。入口处设有景观大道,两侧香樟树高大挺拔,正对校园校训,显得庄严稳重。两侧之间种植低矮的时令花卉。

2、交通流线。

教学区域交通流线通过几个支流路网将一栋栋学院楼划分开来,另外,校园内尽量避免机动车辆进入教学区域和宿舍区,以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人身安全。主要车行交通流线,位于校园外环,或少量穿过必要的教学区。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更应侧重于建筑群体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校园户外公共开放空间,为校园中人们的学习、休闲、思考、集会以及娱乐等活动提供了物质空间条件,对这些活动的发生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1、水景。

自古以来,环境因水而发展,商贸因水而繁荣,建筑因水而灵秀,园林因水而旷幽。入口处有一个听淞湖,运用现代设计手法,结合石桥。石凳,湖中养有成群的鲤鱼,为校园增添了一抹动人而秀美的景色,为学生们提供了学习、休闲的场所。湖边是挺立的树木,这些树寿命长久,它们将成为学校的成长见证,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树荫下围有座椅,增加了人与自然的亲近。

2、广场。

在教学楼、食堂、宿舍等周边的活动场所的设计中,对校园成块空地设计成开放和谐的交流场所,体现校园自由、开放、团结和互助的人文精神。

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在建筑群落和开放空间中设置景观及相应的休闲设施,如座椅,树池,树阵等。尊重人们对自然的心理渴求,将子自然景观与人工设施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亲和校园内如在逸夫楼、行政楼、教五楼,图书馆前设有集散广场,并且建有绿化小品。以常绿树种为主,广场中间还有喷泉,图书馆前的徽文化广场,以丰富的植物围绕中间的大圆,层层递进,这些广场空间为整合校园文化与校园空间结构提供了机会。

3、植物设计。

植物群落是创建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坚持以植物构造景观为主,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生态意识在高校校园中的具体体现。

黄山学院以香樟、桂花树为主,教学区域两侧以香樟为行道树,适应能力强。另外,听淞湖畔有着婀娜多姿的柳树。听淞湖,一到春天就会出现“柳絮飘摇”美丽的自然现象。不仅美化了环境,也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宿舍楼前主要由植物配置形成景观,通过绿化灌木带,大片的地被植物来形成舒适宜人的环境空间。

4、景观小品。

大学校园景观小品的设计要与师生达成共鸣,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个性。在现代的新校区中的校园雕塑,而且还注重个性和更抽象的重视装饰艺术和简化,显示了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校园雕塑通常是:第一,纪念如浮雕纪念的事件或人物的`纪念雕塑。二,象征雕塑,意味着与某些对象或事件的片段为准象征性的书籍,知识。第三,鼓励雕塑,通常采取的东西联想,鼓励人们追求真,善,美。第四,装饰雕塑。通常附在建筑物或设备,主要作用美化。

以一教楼之前的小型广场的小品设计为例。高校在雕塑景观空间主要人口从历史和文化,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工作人员来到性质,是为了加强校园景观和文化的精神内涵。带来更多的活力,环境,内涵。黄山学院的雕塑“陶行知”,它位于一教楼大门旁边。校园中还有一些小品小木亭。

总体而言,校园景观设计的个性化不容忽视,有自己的校园和学生的独特个性,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学校的文化历史。

校园环境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一种具有严格理性和有意义的设计。校园环境应是恬静和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它的设计应创造一个户外学习、休息、思考、交流和集会等适应学生要求的活动场所。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学校文化于历史,这些积淀应该渗透在每一处景观当中,再基于场地的合理规划,节点的布置,在其中表达出校园特色。另外应该对其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和有效利用,根据不同功能和需求来组织好交通流线,避免在教学区域中有人流和车流的冲突,还有学生的上课与休息的流线,避免重复和走回路。

校园中的各景观要素,也应该进行分析后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水景能将景观做的生动,体现源源不断的知识和学习的动力,也有很好的寓意,而水景也可与小品结合,营造一处休闲、集会的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停留的去处。另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上,也应该多选择一些色叶树种,营造有四季变化的空间,而配置方式则因因地制宜,结合地形、建筑、小品等,突出重点,或直接以植物为竹主景,突出植物的季相变化,营造活泼的空间。黄山学院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突出了人文化、可持续发展、绿色校园等设计新理念,是自然环境与学校的人文环境想结合的典范。

大学校园环境调研报告

近年来,校园周边环境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反映了社会对学生成长的重视,也折射出校园周边环境客观存在着不同忽视的问题。

调查地的选择及说明。

选择石家庄市高校区作为调查地点,一是高校区的大学比较集中,问题也相对典型和突出;二是大学生本身在高校区受教育,对高校区的情况比较了解,便于大学生进行调查活动。

本调查选取西南高校区作为调查对象,一是本校即在西南高校区,对周边环境比较熟悉;二是西南高校区内高校布局集中,数量多、规模大,发展较为成熟,在石家庄高校区中具有典型性。

石家庄市西南高校区位于石家庄市区西南地区,归属桥西区。高校区以红旗大街为中心线向两边辐射,北达槐安路附近,南到红旗大街最南端,是河北省内高校聚集区之一。由于这里聚集了河北省本地众多高校,且位于市区西南,故名西南高校区。石家庄市西南高校区教育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河北省内众多的高校。包括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河北科技大学长安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民族学院、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石家庄女子学院、河北文理学院、河北税务学校。此外,还有石家庄红旗职业中专学校、河北工运学校、石家庄银星电焊培训学校、新华电脑学校等中专学校,以及数量众多的美术、音乐等艺术培训机构。这些高校中人数过万的大学即有六所,整个高校区大学生人数在十万左右。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大量增加,公共交通网不断完善,吸引了大量生活住宅区的兴建。通过几年发展,西南高校区的生活配套设施日益发展完善,购物、医疗、商业、交通、教育等逐渐发展成熟,西南高校区已成为石家庄市区较为繁华的区域之一。但高校区因其特殊性而不同于一般社区,因为这里有数量巨大的大学生群体,大部分学生远离家庭,在校园、宿舍集体环境中,生活独立,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加之现在大学多为开放式校园,校园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学校周边环境在大学生的成长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影响。高校区区作为大学集中的区域,整体高校区区域环境在大学生的成长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石家庄西南高校区的调查研究,主要发现了一下一些突出问题。

交通安全问题。

随着高校区的发展成熟,生活住宅区大量兴建,人口逐渐增多,首先凸显出来的即是交通安全问题。首先是高校周围分布着较多的公交站点,尤其是在学校门口处,在公交站点附近公交、出租停靠多,对学生的出行安全有较大影响。部分学校,尤其是地处中心地区或繁华地段的学校,早晚高峰或放周假时公交站前后常常排起公交车长龙,出租车、私家车夹杂其中,造成道路拥堵、人车混杂,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比如在红旗南二环口有两所超万人的高校,校园三面均有众多公交停靠站,仅红旗大街站即有14、15、46、78等九趟公交车在此停靠。在红旗大街汇丰路口,是五所高校汇集的十字路口,有46、47、70、107等九趟公交车。再如友谊大街交通学院站是三岔路口所在地,交通繁忙,也有14、78、93等七趟公交在此停靠。其次,校园外围随意摆摊设点,占据了人行道和路面,影响了人流车流的正常顺利通行,堵塞交通,严重危及外出师生的生命安全。再次,道路规划和施工也对学生安全出行造成一定影响。以红旗南二环口为例,二环为快速通行主路,此处南北分别有两个上桥口两个下桥口,汽车行驶速度较快,加之车流量大,四周公交站多,极易在此造成拥堵。西南高校区高校布局即以此为中心向外辐射,路口四周附分布着八九所高校,学生出行通过此处时往往穿梭于车流之间,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学生饮食卫生问题。

高校周边存在有大量流动小吃摊,因此带来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及环境问题已成为高校周边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症。校外流动小吃摊往往占据了校门口两侧人行道的大部分空间,当早晚高峰到来的时候,学生三五成群集中购买校外小吃,造成交通拥堵,带来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这类摊点无证无照、无固定营业场所,他们出售的饮食质量无保证,有些摊点出售的零售大多是三无产品,为了争抢生意,有的甚至从店内做到店外,流动摊点在过往车辆飞扬的灰尘中,在缺乏卫生消毒设施的条件下,以低廉的价格吸引众多学生就餐,而食后常会引起呕吐、腹泻、急性肠胃炎等中毒现象。

营业性网吧及低俗文化、娱乐场所对大学生危害不容忽视。

大学生多为远离家庭的独立生活,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学校园环境调查报告大学校园环境调查报告。高校的开放式管理一定程度上密切了校园周围环境和大学生群体的关系。现在高校周围聚集着大量营业性网吧、歌厅及低俗文化、娱乐场所,吸引着一部分学生频频出入彻夜不归,特别是在晚上和周末,学生结伴出入网吧、歌厅渐成一种风气。据调查发现,红旗大街南二环路口南北3公里东西1.5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40余所网吧,13所ktv,3所娱乐会所,还有几所其它游戏电玩、娱乐等场所。以网吧为例,一般高校周外五百米内都有数所大型网吧,以其自由性大,娱乐性强,花费低等优点,日益成为大学生主要休闲场所,每逢周末网吧都会爆满,主要消遣内容是聊天、游戏、电影等。网吧内往往灯光昏暗,密封性强,声音嘈杂,社会闲散人员较多,吸烟上网的较多,其卫生、安全隐患令人堪忧。

这些场所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和金钱,还刺激着学生进行无节制的高消费,暴力、金钱、色情、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被大量渲染,严重腐蚀着学生的灵魂,扭曲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道德人格标准的偏移,出现不道德的行为。

校外文化场所:盗版猖獗,层次不高,品味断档。

现在高校大多具有优美的校园环境,文化象征性的景观建设以及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浓郁的文化氛围。高校区作为高校汇集的地方,应当是汇集高校文化之长,形成优势文化产业,培育浓厚人文特色,打造文化氛围浓厚的区域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通过调查高校区的文化环境,大都达不到与大学相匹配的程度,主要是占绝大多数的服务餐饮类经营项目,而具有人文陶冶、提高大学生精神风貌的的书店、茶餐厅、文化馆却相对缺乏。以书店为例,整个高校区除西北方向有大型图书批发市场外,只有三所小书店。书籍多为英语、计算机类过级考试和考研书籍,还有大量暴力、色情书籍,而且多是盗版书籍,内容不丰富,层次不高,品味断档。高校区现有大型文化场所一处,即古韵文化广场,含有古玩城、古韵家具城、古韵书画城,其它另有君子兰茶餐厅一所。

我们可以发现,高校区的文化环境多为网吧、ktv等娱乐场所,书店较少,且多为层次不高的书籍。这些不文明的文化场所不但不能够引导学生心灵走向,让学生从中汲取知识和力量,反而导致学生形成不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影响学生的是非观念和价值取向。

校外出租屋内成为事故多发地,导致学生纪律散漫,道德失范。

通过调查发现,高教区内红旗大街沿线即有三十家正规经营的宾馆旅店,整个高教区内更是多达八九十家。而高校周边更多的是一些小区或违章建筑内大量存在的廉价日租房、月租房。这些日租房大多属于无证非法经营,而且存在治安、消防、卫生、安全等方面的多重隐患。小区内的日租房多为民房改建,分为小单间,摆放着简单的家具。在入住时一般不会被询问,也无需出示身份证,这就为大学生摆脱校纪校规,特别是为情侣自由出入提供了方便。这些日租房经营者为经济利益,忽略治安问题,入住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没有保障,原有建筑格局被人为分割,未经消防审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日租房的大量涌现对学生正常和健康生活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为他们旷课、沉湎游戏、聚众赌博、滋扰生事等恶习的养成提供了环境,是大学生伤害事故的多发地。

总结:

高校区作为高校汇集的场所,应当是集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为学生提供成长、生活、学习、相互交流的良好空间。但通过调查石家庄西南高校区的现状,发现以上几个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是有关方面联动,实行综合治理。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涉及教育、公安、交通、工商、城管、文化、卫生等十多个单位和部门,必须多加协调,综合治理,实行各相关部门联动机制。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在各高校内加强出行、饮食方面的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交通法规,学会维护自身的权益。增强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牢固树立真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学校应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工作,定期开展师生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了解校外情况。

第相关责任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并接受市民和师生的监督。如交通部门合理规划高校区的交通路线,在交通繁忙的路段增设安全警示牌;卫生部门全面调查校外流动小吃摊的卫生状况,严禁不法经营者的非法活动;教育、文化部门整顿高校区文化产业,联合消防、工商部门整顿网吧、ktv等娱乐场所,重点扶持书画、古玩等高尚文化场所的合理经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大学校园环境调研报告

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南通大学的校园环境进行的,目的是调查同学们对于校园环境的态度,从而更加理性的分析通大在百年之后需要更加进步和努力的地方,为学校建设出一份力。

调查时间:10月7日~10日。

调查对象:南通大学主校区和钟秀校区共5个专业(软件工程、应用物理、统计、国贸、历史师范)共50名同学,其中男25人女25人。

校园绿化是校园环境优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校园绿化不仅要与学生的审美教育相协调,与校园建筑的园林化、艺术化相协调,还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协调,使校园环境真正成为塑造人、影响人的特殊课堂。然而通大在老校区的建设方面还是差强人意。通过在南通大学两个校区的调查和自己的亲身体会发现,同学们对于南通大学主校区的校园环境和钟秀校区的环境评价差距很大,南通大学主校区也叫做新校区各个方面相对于钟秀来说要好很多,同学们自然对其校园环境的评价较高。相反,在钟秀的同学来看自己的校区绿化、河流情况方面就不是很好,所以可以看出校区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但是两个校区都出现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校区内部和周边的湖泊河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原因可能是同学们的不自觉或是学校对于河水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清洁方面没有做到位,这点在报告中十分有突出性。河水干净与否看似和同学的学习生活没有很大关系,但是河流其实对于校区的美感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学生们可以在河边早读,路过湖泊的时候也能感觉到湖面如镜的美丽,晚上的水波更是能增加校园园林般的意境。所以我建议学校应该组织专门人员和学校里有关专业的学生一起来做个暑期实践,一方面也是让有关专业的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知识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可以改善自己的校园。另一方面这个改变大大可以提升南通大学的形象,让学生们都知道通大对于学生的关注,传播通大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

二、宿舍环境。

的采光不是很好。而且垃圾筒的摆放位置,让很多偷懒的同学们直接从窗口扔下垃圾,十分不安全。而从宿舍卫生方面来看,因为钟秀对于学生们的要求没有主校区严,所以很多同学不注意个人用品的摆放,所以看上去会很乱。不过在问卷调查的时候,大多数同学对于自己的宿舍卫生还是满意的,估计是习惯了的原因。在此我建议学校可以在假期中对钟秀的宿舍进行下粉刷,对于坏掉的门窗进行修补。这样同学们住在干净的宿舍中也会自觉地爱护宿舍,这样双赢的结果也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

三、教室环境。

对于教室环境似乎同学们都表示还不错,毕竟学生住在宿舍,上课才去教室,而且上课的流动性较大,不像初中高中时期是在一个教室里进行教学,所以大家似乎都没有对教室情况表示不满。但是可以注意到教室里课桌乱涂乱画的情况还是有的,而且两个校区都有。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大学生除了要学好应学的知识外还应该对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有一个自觉地重视,像这种在教室的课桌上乱涂乱画的行为实在不应该是大学生所为。估计这也和教室的流动性有关。有同学自己画完了然后到另一教室,又可以坐到干净的课桌,所以觉得这事情无关痛痒。其实,去教室早的同学都知道,几乎每天保洁人员都要到每间教室清扫垃圾,对于课桌上面的图画他们要用布一点一点的抹去,十分费工夫,所以出于尊重他人和自尊自爱,我们大学生应该从自己做起,最终杜绝这种不文明的行为的发生。

环境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我市民营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截止20__年底,全市已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4000余户,从业人员1万余人;民营企业377户,雇工达6595人。仅今年1至5月就新发展民营企业31户。全市民营经济已实现营业收入近30亿元,上缴税金总额为5561.6万元。民营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同时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发展民营企业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而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法治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因此,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寻求治理的对策,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问题,对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知道意义。

(一)认识不够到位,传统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依然存在

调研中,我们感受到当前社会上对民营经济的歧视仍未消除,偏见也还存在。一些同志对中央的政策理解不深,对《宪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对民营经济的性质和地位及其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补充论”、“权宜论”、“有限制利用论”等不正确的思想依然存在。如当个别民营企业出了问题时,有些人习惯于以偏概全,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得比较多,对民营经济的诚信状况抱有怀疑和不信任态度。那种已被实践证明不正确的“宁左勿右”、“宁紧勿宽”的思维定式是当前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二)法制不够健全,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主要表现为立法的不平等、不完善。一是在我国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基本上还是按所有制类型为立法的标准,不同所有制主体享受不同的权利。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方面,民营经济与其他类型经济还不平等,出现“合法侵权”现象。如在破产还债程序上,全民所有制企业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非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二是保护公、私财产的法律力度不一致。如《刑法》规定了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可以贪污罪论处,最高刑罚可处死刑,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实施同样行为,以职务侵占罪论处,最高刑罚只能判处有期徒刑。三是对个体业主与外国投资者这类同属私人财产的所有者也区别对待。比如,企业所得税和税收减免方面,内资、外资两套税制并行,内资企业是从投产之日起就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外商投资企业则是从获利年度起享受“两免三减半”政策。四是规定民营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称。如在纳税问题上,民营经济就存在税率过高、税负过重、重复征税等弊端。现行增值税制中多把私营企业划入小规模纳税人,使其实际税负要高于一般纳税人,而且中小民营企业主由于集所有者、经营者于一身的特点,使他们需同时交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收入所得税,实际上负担了重复交税义务。与税负不成正比的是,民营经济在许多投资领域仍被限制进入。

(三)司法不够公正,民企权益不能得到平等有效保护

在民营企业外部法治环境治理中,司法环节也不容忽视。经深入仔细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我市司法环节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司法不够重视。受立法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司法人员或多或少地存留着对民营经济的歧视和偏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公轻私”的思想意识,错误地认为只有为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司法服务才是为国为民,才感到理直气壮;而为民营经济服务则是为私人、为私利服务,感到名不正、言不顺。思想观念上的传统偏见,导致司法实践中往往会厚此薄彼,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二是司法不够公正。在司法实践中,我市存在处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经济纠纷案件中,为了“顾全大局”、“维护稳定”,“天平”有意无意地向国有企业倾斜的现象,或不公正处理,或久拖不决,导致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平等、及时、有效的保护。三是行政官司难打。当民营企业的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的侵害而诉求司法机关时,司法权力在行政权力和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下,往往缺乏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使得行政官司被老百姓称为“最难打的官司”。四是执行难成焦点。如我市法院在办理一起涉及到民营企业的经济案件时,因企业三角债务关系,执行不力,久拖不决,导致一纸判决书难以挽回企业被侵害的损失,“赢了官司输了钱”的无奈成了民营企业的一块心病。

(四)服务不够到位,政企关系和行政执法成难点焦点

定,如当民营企业要求公安机关履行其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时,因当事人没有“进贡”,而拒绝采取行动,拒不执行法律规定;如个别执法人员为与当事人进行“钱权交易”,故意对当事人的合法申请拖着不办,以迫使当事人就范;从宽执行可能对一己私利产生不利影响的法律规定,如一些部门的执法人员因为怕当被告,而姑息迁就行政违法行为,该罚的不罚,该重罚的轻罚;还有公然违反法律规定,自行其事,比如公然向民营企业“吃拿卡要”,这种现象最为普遍,民营企业反映也最为强烈。四是政企关系亟待改善。总的来讲,政府已减少了很多审批事项,但个别部门还存在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程序繁杂的现象,行政干预仍有发生。服务上,一些部门没有明示服务承诺,制度创新不及时,办事效率低,推诿扯皮,对企业急办的事情麻木不仁,甚至有只收费不服务的现象发生。

(五)法律意识淡薄,提高民企自身法治水平迫在眉睫

民营企业经营者在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自身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而致使企业蒙受损失,具体表现在:一是不懂法。调研中,我们发现发生在民营企业中的法律纠纷主要有五类:第一类是因为股权登记不规范造成纠纷;第二类是因挂靠引起的产权、确权纠纷;第三类是经营不规范造成权益纠纷;第四类是技术和???造成纠纷;第五类是企业与分支机构、?机构、人员之间的纠纷;这些都是民营企业不善事前进行法律防范造成的。结果常因在不知法的情况下违法,莫名其妙地导致企业权益受损;即使正当权益受损也不能得到法律的及时救济。二是不信法。由于立法、司法和执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一些民营企业产生了对政策的复杂心理和对法律权威的不恰当理解,认为法律是统治的工具而不是维权的武器,因此对法律持怀疑和观望态度,当其权益受到侵犯时,他们更愿意上访而不是诉讼;更愿意找党委和政府而不愿意找法院;更愿意找媒体曝光,而不愿意找律师咨询。三是不守法。一些企业在市场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暴利,在竞争中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自身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法治环境和企业形象,从而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法治体系不全,民企内部依法治理工作亟待加强

在与我市部分民营企业业主交流时,他们中大部分人都表示,在民营企业内部法治环境治理上,还显得不够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为:一是部分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家族式企业,成立时章程简单粗略,没有设计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和管理不规范等自身缺陷,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二是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规范完善的雇佣、销售和采购体系。不少民营企业的聘用合同,既有违反法律政策规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条款,又不善于保护企业方的利益,缺乏许多必要的约定。在销售合同和采购合同的建立上,显得随意、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不利于维护企业利益。三是一些民营企业税收规划不合理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企业的税赋负担重、压力大,而很少有民营企业不善于依法合理地安排收入和支出,缺少合理规范的税务计划;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缺少必要的策略、方案和事前防范措施,导致民营企业的商标、专利受到侵权,影响企业的发展。

(一)更新思想观念,营造民营经济关注氛围

商”、行动上“重商”,切实达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目前,我市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意识到,发展民营经济是保持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增加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采取比东部更开明的思想、优惠的政策、更有力的措施,才能实现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文明公正司法,维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

公正司法,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是人民法院的天职。一要落实司法为民宗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即:刑事审判的保护作用、民商事审判的调整作用、行政审判的监督作用,为民营经济创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空间。二要加强审判调研。探讨解决涉及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劳动案件以及其他疑难复杂案件;三要文明公正司法。让各类市场主体都能讨个平安公道的说法,坚决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四要提高司法效率。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永恒的主题,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所以,人民法院要对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案件快审、快判和快执,人民法院要开辟为民企服务的“绿色通道”,只有这样,才能最有效地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严格依法行政,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首先,要解决权利不得滥用问题。打击以权压法、以公权侵害私权现象。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主要机关,依法行政要求行政行为不得超出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其次,要解决行政职责必须履行的问题。按照宪法分工,审判机关只是社会矛盾纠纷的最后解决机关,所以行政机关要切实依法履行职责,尽量将纠纷解决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这既是依法行政的内涵所在,也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本质要求。第三,依法行政必须注意提高效率。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推进政府管理机制和体制改革,大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坚决防止办事效率低、推诿扯皮的衙门作风。依法行政要把政府的职能由管理转变到调节服务上来,主要就是通过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服务经济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牢牢树立服务观念,认真贯彻执行好国家和本地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第四,依法行政要抓好民企维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严格有效措施保护民营企业不受任意检查的干扰,通过内部与外部的双重约束,杜绝“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政府要明确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范围,对不合理收费项目坚决查处和取缔;对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和肇事者,公安司法部门应予以严厉打击和查处。

(四)强化自身建设,提高民营经济生存能力

民营经济的兴起,单靠良好的外部法治环境,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这就要求企业自身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民企自保能力。民营企业经营者要经常组织学习,进行培训,强化法律意识、市场意识、金融意识和国际意识,增强管理能力,成为懂法律、懂经济、会管理、善协作、敢创新的现代企业家。在维权工作上,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二是规范管理体系,提升民企竞争能力。民营企业必须推行规范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并依据法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部运作机制,合理设计收支安排和税务计划,为企业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三是大力弘扬诚信,树立民企良好形象。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你能在一定时间内欺骗一部分人,但你永远无法欺骗所有的人。”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诚信就是形象、诚信就是生命、诚信才有市场、诚信才有竞争力”的意识,不要急功近利、因小失大,要通过道德自律和法制保障在民营企业中建立诚实信用的经营理念。四是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民企社会地位。民营企业要增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切实做到遵章守法、正当竞争,爱护资源、保护环境,重视安全、珍惜生命,创造条件、扩大就业,融入当地、服务社区,助弱济贫、共同富裕。这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有助于企业社会地位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

(五)规范有关措施,优化民营经济外部环境

随着法制建设的逐渐完善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但仍需进一步规范有关的措施,才能真正实现民营经济又好又快、持续稳定的发展。一是做好普法宣传,端正民营经济发展导向。通过普法和依法治理,提高民营企业家整体素质,促进民营企业与wto接轨,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形成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建立起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长效监督机制。二是落实律师职责,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律师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担负着提供法律依据,代理企业法律事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供标准化服务等职责。这就要求律师及时处理和制止侵权行为,帮助企业建立防范法律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并尽快转变工作思路,将注意力从采取应诉补救措施为主转移到预防纠纷上来。三是搞好银企合作,优化民营经济外部环境。由政府牵头,成立银企关系协调机构,定期召开银行、企业、司法及政府负责人会议,专门就解决企业债务问题进行协商,切实运用好国家核销贷款的各项政策,为银企共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民营企业有其自身所固有的特点与缺陷,如家族化经营、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企业主(家)的自身素质问题等,但这些更有赖于政府、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大环境,使民营企业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让其经过眼古的历练,血与火的洗礼,得以真正壮大和走入正轨,从而为万源市抢抓新一轮经济发展机遇做出新的贡献。

大学校园环境调研报告

月8日上午8点半,我们来到岔河中学。学生的时间真的很紧,几乎没有很长的休息时间,所以我们只能利用课间休息的短短十分钟去发问卷。十分钟当然发不完,所以又要等到学生下一个课间接着发。。小队长和曹婷来到初三老师的办公室,有几位没课的老师在办公室批作业、研究试卷。她们找了两位老师开始简短的访谈。整理老师们的观点,大体是这样的:近两年,学校扩建了,也重新规划了,因此环境比以往好多了,没什么大问题,还是比较满意的。比如学校操场变成塑胶跑道人工草坪了,新建了一幢食堂楼,绿化带更多了。但是,教学设施还有待改进,比如教室的投影设备现在还不是很普及,希望能在教室里用电脑上课。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让知识更形象地反映到学生眼前,并且能减少粉笔灰,有益师生健康。其次,学校有时还是会看到有垃圾,一方面我们看到学生环保意识还欠缺,另一方面也看到学校的保洁工作还没有做到位,这方面有待加强。还有就是食堂的问题,虽然有了新的用餐环境,但是并不表示卫生也有了保证,饭菜里出现虫子的现象也不是没有,这也导致很多同学不愿意在食堂就餐,有的干脆不吃饭,这样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因此,希望学校在这方面一定要予以重视。至于宿舍问题,以为学校大部分是走读生,尤其是初中生,所以宿舍问题不是特别大,但是也希望今后能逐步提高住宿水平,比如能安装空调、热水器。谈到学生和环境的融合,老师们感到很复杂,因为很难绝对地说好还是不好,新的校园环境当然给学生带来了激情和动力,但是仍然有学生不能做到保护学校环境,校园里不时出现的垃圾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如何激发更多的学生真心地热爱、保护校园还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对于校方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老师们还是给予充分肯定的,这一点从学校的扩建就可以看出,不过环境的改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所以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大学校园环境调研报告

月9日。今天就比较轻松了,大家不用到处跑了,只要在家做整理的工作。我也开始准备报告了。

月15日,准备得差不多了,今天要完成报告啦,桑颖颖整理好了问卷。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对于学校环境保护,同学们的关心程度在一般和很关心两个水平上的人数比例差不多,极少有人对环保持无所谓的态度,这个现象还是好的。在参加环保工作上,大部分同学都是有时参加,只有个别同学不参加,经常参加人数所占比例也很少,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课业繁忙,当然也可能是同学们将环保由概念转化为行动的意识还不是很明显,有待加强。

在校内环境上,同学们认为学校绿化还不错,当然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也有不太满意的地方,学生们普遍认为校内垃圾问题很严重,另外有河流散发恶臭的现象。经过我们的调查,学校后面有一条断流的河,上面漂满了垃圾,亟待处理。对宿舍,同学们还是有很多怨言,根据老师的说法,学生宿舍并没有安装空调和热水器,给学生的生活多少带来了不便,我们认为同学们口中的不满意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这儿。另外,由于现在很多学生口味比较挑剔,吃不惯食堂的饭菜,再加上食堂本身的问题,大部分同学更愿意在学校附近的饭馆用餐而拒绝在食堂。根据我们的观察,学校附近饭馆每天生意都算不错,但是某些饭馆的卫生情况值得斟酌。

在学校周边环境上,认为有待改善的同学占了2/3,同学们普遍认为学校周围流动摊贩一直都有,这也许给学生带来了暂时的新鲜,但是也带来了问题,出现胡乱要价、假货等现象,使部分学生上当受骗。所以希望学校在遏制流动摊贩或者是限制学生逗留流动摊贩方面加强力度。根据我们的观察和来自同学的看法,学校门口的交通还是很便利的,车辆川流不息,也因为这样,给同学们造成了一些干扰,像尘土、噪音,不过大家反映,问题不是很大。至于像抢劫这样的暴力事件,同学们都反映没听说过或者不清楚,这一点上还是很欣慰的。

根据《中共云南农业大学委员会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校党发〔〕6号)和《关于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各项工作的通知》(校学办〔2015〕2号)要求,在学习调研阶段,调研组一行以我所联系的部门和学院为主要调研对象,对我校校园环境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调研情况的整理、汇总和分析,形成此报告。

调研的基本情况。

年4月14、15、16日连续三天,调研采用召开座谈会、走访、实地查看等方法,专题对校园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根据现代大学对建筑、绿化、景观和文化要素等有形和无形的软、硬环境的要求,对校园环境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充分估价业已形成的实体功能和文化元素,同时查找缺失和不足之处,提出整合、优化、改造、建设、提升的对策和措施。

我校校园环境建设总的情况是新老校区分区布局,老校区环境改造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点,原有建筑保存较好,道路、花园改造优化合理,形成了主体建筑突出,其他建筑相呼应,错落有致,功能相互补充的建筑格局。道路曲径通幽,形成了微循环系统,基本满足了交通和人行的需要。新校区区域划分科学,办公区、教学科研区、生活区等功能分区界限分明。特别是标志性建筑科研综合楼外型独特、气势雄伟。校前区广场视野开阔,与气派的校门相协调、相呼应,反映出现代大学的恢宏气势。校训、校园精神的提炼,连接校园新老校区的天桥和文化墙,使校园有了最主要的文化元素,反映了农大的历史积淀、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特色。总之,从整体看,农大校园区域划分合理,建筑物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绿化、美化基本成型,总体上满足了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存在问题。

总体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调整和优化。我校校园是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逐步扩大的,总体规划未能及时跟进,目前未能形成新校区、老校区、后山新征地扩展区相统一的总体规划,而规划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亟待从学校发展定位、战略目标出发,着眼长远,立足现实,应尽快组织力量对校园整体规划进行完善、调整和优化。

校园建设缺少文化元素。目前除校训、校园精神外,理念文化层尚未形成系统,包括大学精神、校风、校训、人才培养目标在内的核心价值体系尚未完全成型。同时缺少文化载体和文化符号,具体表现为无校歌,缺少主题突出的文化景观和园林绿化,老校区建筑长期以来以序号命名,道路无规范名称等。在一些细部问题上也体现出文化观念的不足,如新老校区缺少垃圾桶,老校区蜘蛛网式的空中电线,灯光设计不够科学等。上述现象的存在,与我校70年的办学历史不相符合。

校园植物景观量少而单调,没有形成多样性群落,绿化档次不高,与农大学科水平不符。同时环境与人缺乏互动,环境育人的功能没有完全体现。

功能布局不尽合理,地下管网尚未健全。新校区办公、教学、科研、生活区域划分虽已成型,但细部功能不全。老校区由于历史原因,边发展边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分区不够合理,部分区域功能交叉,客观上造成管理困难,人员混杂,有的地沟气味难闻,校园环境未能充分体现大学应有氛围。

对策和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调研过程中反映的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在原来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规划的基础上,聘请全国知名院所和专家,对学校整体规划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学校总体规划要根据科学谋划、超前规划、扩大数量、强化质量、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的原则进行编制和调整;要兼顾软、硬环境建设,使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要定战略、看长远,根据学校发展战略的需要,规划硬件建设;校园规划一经确定,不应因领导的变动而变动,不应因领导的意图而随意改变,应维护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法定性、连续性,保持学校的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文化软环境的建设,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并重,又要重视文化硬环境的建设,建设若干文化设施,使之成为农大特色文化的载体,运载和传承理念文化。在这方面,校训和大学精神的凝炼概括已开了个好头,但农大70年办学历史仍需进一步挖掘提炼,同时文化也是一个不断建设发展的过程,为此,有必要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做好文化建设的规划,并组织实施,长期不懈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做实、做强学校的软实力。

加强和改进校园绿化环境。根据云南气候和学校实际,分区域建设若干园林景观,体现大学的清幽、厚重、古典、雅致和生物多样性,融中西、传统与现代为一体,打造特色鲜明的云南农大绿色环境。

进行学校视觉形象设计,统一学校标识系统,规范学校重大活动、典礼议程。充分挖掘学校资源,结合学科特色,形成在云南乃至全国高校都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现有的如普洱茶学院的茶文化系列活动已经有一定影响,工程技术学院的汽车知识竞赛等也很有特色。建议在全校开展以学院为单位、突出学科和专业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创建活动,力争打造出能够代表农大水平的文化活动品牌。

优化区域划分,完善细部功能。对停车、路网、电网、水网进行适当改造,创建生活、学习、工作的优美环境。增加户外读书、交流、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总之,以上问题的存在,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当然也有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近几年,学校发展很快,国家、社会、家庭都对学校提出了很高要求,而学校自身也有发展的需要。应对这些要求,学校花大力气,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校园环境的改造与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客观讲,农大校园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校园文化软环境比起省内部分高校还有差距,比省外高校差距就更大,这与农大不断提升的科研水平和教育水平是不相匹配的。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也要看到,校园环境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重要的是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建设过程中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统筹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推进校园建设的各项工作,为学校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环境调研报告

调研过程:首先,我们去金色华庭小区,那里的花草树木,还有清澈见底的河水,但我们不知道树木在减少,也不知道河水在变脏,于是我们就访问了小区里的叔叔阿姨们,请问你们这儿的树木减少了吗?叔叔阿姨门回答道: 现在的树木不停地在减少。 接着,我们又访问了一位老人: 老太太,凭你多年的经验,你觉得,这里的河水清澈吗? 那位老太太说: 这里的水啊!不是脏,就是臭,而且我发现,这里的鱼儿死的死,脏的脏,让人 人们见了就恶心!

我们那儿的树木比较少,但人们都喜欢在人行道上扔果皮纸屑,导致路上垃圾多。希望大家多种树,少扔垃圾,多骑自行车,我们应该要节约水,我们可以把洗澡水,洗脸水用来冲厕所,洗车子,淘米水可以洗脸,洗头发,洗碗,所以我们要节约水源。

老师评语:不仅写了该如何减少污染,还写出了一些废物重新利用的点子,很好!

这次期末考试,我考得不错,坐稳了班级第一名的宝座,爸爸妈妈就奖励我,要带我去南京旅游。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钟山风景区玩,等了几天,终于出发了。

到了火车站,我就发现火车站的广场上、候车厅里、过道上都横七竖八地躺了一些塑料袋、烟头等垃圾,我看到了很不舒服,这多么影响美观和环境啊。于是,我主动把身边的一些塑料袋和烟头果壳等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爸爸妈妈看到了,表扬我懂事,旁边的叔叔阿姨们见了,也投来了表扬的目光。受到了爸爸妈妈的鼓励,心里美滋滋的。

上了火车,情况比火车站那里好多了,火车既宽敞又明亮,椅子也很宽,像家里的沙发一样,坐得很舒服。不过在过道上,还能看见一些塑料袋之类的垃圾,影响了整个美观的环境。我又跑过去,把垃圾通通处理掉。妈妈说,你真是一路行,一路做小小清洁工,真是与环保同行啊。

到了南京,爸爸先订好了酒店,我们在酒店休息一会,整理好行李,就打的向钟山风景区进发了。到了那里,我发现风景真是美极了,蓝天、白云、高山、流水、青草,真是山好水好景色更好。很快我们就陶醉在这美丽的风景中。不过偶尔可以在路边,树下和草丛中看到烟头和塑料袋。我停老师说,塑料袋是很大的污染,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于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把那些垃圾清理干净。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在游玩的同时,不忘记清除一些看到的垃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这不仅是一次旅游,还是一次环保之旅,我们一路与环保同行。

大学校园环境调研报告

大学校园里浪费的岂止是钱?衣物、书籍、水电等,几乎能用的都在范围之内。在采访中,一位大二学生说:“花的是我自己的钱,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这种对浪费现象的冷漠以及无意识的浪费,不得不引起深思。书籍、纸张堪称是学习最大的消耗品,浪费现象更是愈演愈烈。学习用的课本、笔记本,毕业时的论文,求职时的个人简历,是浪费的关键所在。

许多学生习惯于每门学科配一本笔记本,不认真听课甚至逃课等因素导致笔记本连一半都用不了,便完成了使命;求职简历包罗万象,涉及个人经历、实践履历、获奖证书、自我介绍等,厚度甚至超过了书。不少大四学生为了提高求职的命中率,一般都是“遍地撒网”,但使用频率几乎都是一次性的。当调查部分学生问会不会选择不买教材,而是从高年级去借或者买旧书时,大部分学生没有这样的打算。一位大学新生说:“这样不可以吧!上学就应该买新书,何必用旧的呢?”还有些学生认为与师兄师姐打交道很麻烦:“还得跑去借,说一大堆的话,多麻烦!上学就应该用新书。”

水、电、粮食浪费是大学校园里的顽症。许多大学生对水、电的浪费处于无意识状态,宿舍的灯整日长明,笔记本电脑通宵上网,水龙头坏了不报修,任水长流食堂是浪费最直观的地方,随处可见馒头或者整份的菜、米饭被扔掉,而理由常常简单到三个字:“不好吃。”“凭什么浪费?何况大多数花的钱并不是自己劳动所得”没有人想到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更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不受外人的干扰。为此,他们不惜外出租房,使得原本就不充裕的生活费更加捉襟见肘了。对此,省城某大学负责团委工作的马老师认为,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名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不离,手机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这正是高消费的症结之一———受社会因素影响,自制力不强,没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建议大学生多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体会父母赚钱的不易。”中小学时,家长、学校将一切都安排好了,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理财等生活技能根本学不到。

上了大学,可以自己去做了,学生却不会。因此,不论是衣食费用,还是其学费、书杂费;不论是休闲娱乐消费,还是人际交往消费,都要在大学生中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反对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等浪费现象。同时,加强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习惯的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把中小学缺失的课补上。上学贵已经成为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大学生应该学会开源节流,尽可能在小代价下取得高回报,改变旧有观念。

学生社团班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约活动,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鼓励学生自发地组织起来设立节约监督岗,防止大手大脚、跑冒滴漏。完善硬件和软件,为学生节约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在信息技术普及的有利条件下,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传递文本,探索无纸化的教学互动,避免作业、论文和毕业论文打印上的严重浪费。严格规定双面打印,同时适当增加双面打印的优惠,以减少大量的单面打印造成的纸张浪费。提供设施在学校里推行垃圾分类管理,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中华民族历来倡导厉行节约,孔子把“俭”和“温良恭让”一同列为基本的道德准则。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和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之时,更应养成勤俭的习惯,更应倡导节约的风尚,更应承担起节约资源、杜绝浪费的责任。在营造全民参与厉行节约良好社会风尚的大环境下,大学校园是个重要平台,大学生应该起表率作用。节约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品德,大学生要从节约入手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同学交往需要平等,高等教育需要公平,大学生要克服消费上的虚荣心和攀比心,优化校园风气。大学生厉行节约没有太多的惊天动地事情,也没有难以攀登的高峰,多半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大量的是“在细小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尽自己的责任”,像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点滴东西。大学生坚持不懈地做好这些节约小事,不仅展示了一个人认真做事的态度,而且孕育着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相信,不把节约当口号,厉行节约见行动,必然引领和推动校园的节约风气。节约是美德、节约是智慧、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现在大学生用纸浪费数目惊人。在求职过程中,大量的纸张被做成了厚厚的求职简历,据统计,砍伐一棵5年树龄的白杨树所能制作的纸张,仅够3名学生求职用;另外就是现在用纸都只用一面,大量的纸张都因一面写写划划了一点点就会被扔进废纸篓;学生的做业和毕业论文等,现在都需要用打印出来的,而且都是单面,一张歪了或是稍有不清楚,便要重新再打印,这样纸张就被浪费了整整一倍甚至更多。

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节约用纸:

提倡一张多用,可将打印错误或写了一点点内容的单面纸张积累起来,订成册子,供做草稿使用。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如果能用文档来表示的尽量不要打印的,将电子文档推向广泛使用。可将废纸进行分捡,或用于二次利用,或卖废品减少浪费。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居然无知和麻木到这种程度!首先,学校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节约资源的规章制度,把节约付诸于行动,更要列入学生的思想道德评定中。其次,学校可组织专门的《节约小组》,针对校园浪费和节约进行有力度的图文宣传或文艺演出。第三,可在食堂里挂上各种活泼有趣的有关宣传“节约是美德,浪费可耻”及相关的宣传标语,时时刻刻提醒前来就餐的学生和教师:劳力成果,不容浪费。第四,作为大学生,不能把节约看成小事。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是一个人修身养德的必备条件。大学生,更该如此。最后,对节约有效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号召全体师生树立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摆脱贫困而节约是一种本能;为养成习惯而节约是一种毅力;为形成文化而节约是一种美德;为打造文明而节约是一种品格;为促进社会发展而节约则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环境污染。学校可采用以下办法来杜绝一次性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学校的超市或卖场对于塑料袋的使用应加强控制,不提供或有偿提供塑料袋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白色污染。

现在在大学校园中,随身听、cd、mp3、文曲星等已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品,而电池的消耗也很大。通常同学们将用过的电池直接扔入垃圾桶,有时会有有毒液体泄漏,同时对环境也造成污染隐患。可用充电电池代替普通电池,那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减少电池所造成的污染。

用手绢代替纸巾、用瓷杯、玻璃杯代替纸杯和塑料杯、用自动铅笔代替木杆铅笔。

每一个班在班内建立一个小型垃圾点,将垃圾按类分类收集。由于纸类、塑料数量较多,可以一天清理一次,另外考虑到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建议同学们把废旧电池统一回收。

学校设立几个大型垃圾箱,统一回收各班分类垃圾箱中的垃圾,并在校园内多设置一些小型分类垃圾箱。学校负责与社会回收单位联系,及时送出回收来的垃圾。

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更多的大学生在不停地赶新潮流,流行什么就买什么。其实很多东西并非不能用,只是不流行了,不想要了就换。在他们看来,这事太小了,自然不会想那么多。一物多用,对物品进行多次利用,应当成为新的校园风气,新的生活追求。

避免冲动购物。购物前,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件物品是奢侈品吗?买了它是否要淘汰掉另一个还能用的物品?如果答案都是yes的话,那就忍一下,不要买啦。

做好计划。经常统计一下自己的物品,能用的就要用,可以运用一些小的手法来进行装饰,使其更美观;未损坏但自己实在用不上的,可送人或损赠给灾区;实在无法补救的才可以淘汰。

电池本是消耗品,没电了就换也是很正常,但如果将需用电池物品的用电量由高到低排列,将电池进行层层使用,让电池的电量充分利用后,再进行统一环保处理,将不失为两全其美的举措。

不穿的漂亮衣服,可修改成小手包或其它装饰品,亲自动手,既节约了物品又别有意义。

维护校园的安静氛围,是学生学习的良好保障。噪声污染的危害性很大,是一种无形的“杀手”。校园噪音给师生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师生无法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睡眠;师生无法正常调整精神状态,心情焦虑不安、烦躁激动、发怒甚至失去理智。噪音损害人的听力,还会引起各种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等。尤其是我们的同学正处于身体和智力发展时期,噪音的污染会使学生听力下降、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疲倦,影响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

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环境调研报告

我们正在打一场反对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战争,同时也是一场反对人类自身错误行为及观念的战争。保护环境需要政府的决策,更需要全民的参与。公民是社会的细胞,每个人如果都能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从选择善待自然的生活方式做起,我们生存的土地也才能生命之水长流,青山绿野常在。 但是当你踏出家门:门前的河成了臭水沟,楼下公交车来往那烦人的报站声,小区内那一堆堆装修后的垃圾,还有那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热天气。哎,就在方圆几平方米,噪声污染 .水源污染 .大气污染 .固体垃圾污染真是一应俱全,无所不有啊!

眼下环境问题,保护环境无时无刻都在被提起,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活动也时刻提醒着人们该怎么做。但是现在始终是宣传归宣传,教育归教育,行动归行动。一切活动的教育宣传在一部分的老百姓心目中都成了在给人民给舆论做“秀”,走形式,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而现在老百姓中间,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人是增加了,但是还是很少一部分。人们不能主动的保护环境,当发现有组织和个人破坏环境时,更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去解决。

今日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共同开展营建绿色家庭系列活动。在此发出倡议:积极行动起来,以崇尚简约为荣,节能节水,保护资源;使用绿色产品,认识并防范各种化学污染;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减少一次性产品选购和消费,抵制白色污染;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清洁生产,关爱健康,珍惜生命;注重对子女的环境教育,增强其环境意识,使他们从小养成文明健康、珍惜环境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遵守公民道德行为规范,为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破坏和污染环境,祸及千古;保护环境,功盖千秋。爱惜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是每个家庭应尽的责任。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参加营建绿色家庭活动,用良知和热情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用智慧和勇气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让绿色观念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每个家庭的自觉选择。

中宣部、全国妇联、团中央、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六部委去年联合发出通知:在3~18岁青少年中实施“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将公民20字基本道德规范具体化为“五小”行动,即做父母的小帮手、做文明礼貌的小标兵、做小朋友和同学的小伙伴、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做主宰自己的小主人。倡导家庭、学校、社会鼓励儿童自主策划,自觉行动,从点滴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支持儿童积极建立“助人小组”、“环保小队”等各种自己的道德实践组织,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树立环境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了解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前景,争做小康社会合格的小公民。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更为了我们热爱的家园,在假期间我进行了一次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为人们能走出误区,增强人们的环抱意识,让更多的人奉献出他们对于环境的热爱,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献上我的一分微薄之力。

环境保护调查报告表

姓名(可不填) 日期:20xx年 月 日

(1)你认为现在宁波的环境如何:

a.很好 b.一般 c.有待改善 d.不满意

(2)你认为哪个时间段的环境最好:

a.30年前 b.15年前 c.5年前 d.现 在

(7)在你的周围有没有关于保护环境的宣传或是活动:

a.经常有 b.偶尔有 c.听说过但没有见过 d.从来没有

(8)这些活动是有哪些部门组织的:

a.政府部门 b.民间机构c.学生假期实践 d.不清楚

(10)那么你参与过这类公益宣传和讲解活动呢?

环境调研报告

摘要:校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社会对大学校园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在大多数人都在强调“景观校园”这一理念。学校外环境的规划设计应更加体现现代感、文化气息、学校特色、功能需求。本文通过对南京林业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调研,来探讨在满足校园新要求的同时,如何延续校园文脉,突出校园特色,,建立一个校园环境突出,生态效益好,景色优美的大学校园。

校园的景观规划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

围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安静、卫生、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能够使师生观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调剂大脑,消除疲劳。同时,又没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把握校园文化的特质,深入研究校园环境特色,建立一个生态效益良好,景色优美的大学校园具有重要作用。

1、校园背景及区位调查

南京林业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位于新庄立交东侧,玄武大道与龙蟠路所交地段,距南京火车站仅3.0公里,交通便利。学校占地面积6995亩,其中,新庄主校区占地1257亩。周边有国展中心、玄武湖公园、紫金山、白马公园、情侣园。

1、功能分区

南京林业大学校区在空间划分上,以主入口轴线为主,两侧排布教学楼,为主要教学区域,轴线以花坛为起点,立有主题雕塑和校训,轴线以教学楼零号楼为终点,轴线串联起四块休闲绿地,其间布置小空间以供学生停留休憩。以紫湖溪为界,划分教学区与学生宿舍区,北侧为学生宿舍区,剩余黄色区域为服务区,围绕整个生活区展开。各个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且 互不干扰。通过植物、建筑、标识牌、园林小品等造园要素创造不要功能区特色。设计中采用了建筑常用的具有引导功能的轴线处理手法,利用轴线组织外部空间能使空间显得严谨而有序,较适宜的体现了校园环境的秩序感,庄重感。入口处设有景观大道,两侧悬铃木高大挺拔,正对校园主题雕塑和校训,显得庄严稳重。两侧花坛种植低矮的时令花卉。

校园另一条次轴线,由老图书馆正对生物技术大楼,名为樱花大道,两侧密植樱花为行道树,中间节点是代表学校建校100周年纪念的大鼎,简短的轴线上却展示了南林悠远的历史文化,每到樱花开放季节,人群络绎不绝,拍照留念,也使其成为南林一处必看的景点,往北看是铜鼎与老图书馆的琉璃瓦关于历史的对话,樱花与屋檐翘脚的掩映,往南看是鼎代表的沧桑感与生物技术大楼的现代感的对比和继承。

2、交通流线

教学区域交通流线是方格网形,垂直的路网将一栋栋学院楼划分开来,严格的轴对称形式加强了此区域的轴线感。另外,校园内尽量避免机动车辆进入教学区域和宿舍区,以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人身安全。主要车行交通流线如图,位于校园外环,或少量穿过必要的教学区。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更应侧重于建筑群体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校园户外公共开放空间,为校园中人们的学习、休闲、思考、集会以及娱乐等活动提供了物质空间条件,对这些活动的发生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1、水景

自古以来,环境因水而发展,商贸因水而繁荣,建筑因水而灵秀,园林因水而旷幽。教五楼的西侧设计一处池塘,运用现代设计手法,结合木栈道、木亭子,驳岸以卵石铺设,湖中养有成群的鲤鱼,为校园增添了一抹动人而秀美的景色,为学生们提供了学习、休闲的场所。湖边是挺立的水杉,这些树寿命可达几百年,它们将成为学校的成长见证,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树荫下围有座椅,增加了人与自然的亲近。

2、广场

在教学楼、食堂、宿舍等周边的活动场所的设计中,对校园成块空地设计成开放和谐的交流场所,体现校园自由、开放、团结和互助的人文精神。

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在建筑群落和开放空间中设置景观及相应的休闲设施,如座椅,树池,树阵等。尊重人们对自然的心理渴求,将子自然景观与人工设施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亲和。

校园内如在逸夫楼、行政楼、教五楼,图书馆前设有集散广场,并且建有绿化小品。以常绿树种为主,围绕树池建有休息的座椅,图书馆前的梁希广场,以丰富的植物围绕人像雕塑,烘托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形成了静谧的空间,让人靠近不由肃然起敬。这些广场空间为整合校园文化与校园空间结构提供了机会。

3、植物设计

植物群落是创建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坚持以植物构造景观为主,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生态意识在高校校园中的具体体现。

南林校园以水杉、银杏和杂交鹅掌楸最为著名,教学区域两侧以杂交鹅掌楸为行道树,它是叶培忠教授首次以中国鹅掌楸为母本,与美国鹅掌楸进行了人工杂交,杂交鹅掌楸树形美观,叶形奇特,花朵艳丽,秋叶金黄,材质优良且适应能力强。另外,紫湖溪畔的水杉林高大挺拔,是为了纪念发现此物种的植物学教授。在银杏的研究方面,学校也作出了杰出贡献。当秋天到来,校园洒落一片金黄,与其他色叶树种交相辉印。

紫湖溪畔,一到春天就会出现“灞柳风雪”美丽的自然现象。研究生大楼前的草坪上,孤植一棵意杨,起到点睛作用。在校园庭院和学生宿舍区中,植物配置上强调丰富多彩和生物多样性。对各功能区有合理的乔灌草植被特色配置,创造优美景观,既做到充分绿化,美化环境,又具有风度的植物景观。不仅美化了环境,也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宿舍楼前主要由植物配置形成景观,通过绿化灌木带,大片的地被植物来形成舒适宜人的环境空间。操场体育活动区,健身器材周围种植高大乔木和灌木,以利于夏季遮阳,创造休息林荫。

4、景观小品

大学校园景观小品的设计要与师生达成共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 灵,塑造学生的个性。在现代的新校区中的校园雕塑,而且还注重个性和更抽象的重视装饰艺术和简化,显示了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校园雕塑通常是:第一,纪念如浮雕纪念的事件或人物的纪念雕塑。二,象征雕塑,意味着与某些对象或事件的片段为准象征性的书籍,知识。第三,鼓励雕塑,通常采取的东西联想,鼓励人们追求真,善,美。第四,装饰雕塑。通常附在建筑物或设备,主要作用美化。

以大学校园入口景观的小品设计为例。高校在雕塑景观空间主要人口从历史和文化,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工作人员来到性质,是为了加强校园景观和文化的精神内涵。带来更多的活力,环境,内涵。旨在相同的雕塑雕塑背景的整体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草图的设计需要和周围环境巧妙结合,以带出它的意义和主题,背景应该简单,发挥背景中的作用的主体。具体设计还需要素描的规模和颜色加以完善,在适当时考虑了水体的结合等方式,增加校园为主要人口的环空间培的口味,内容和感情。南林大的主题雕塑“地球与人类”,双手托起地球,和平鸽在上面展翅飞翔,它位于校园入口的主轴线上,进门之后首先引入眼帘,周围是由黄杨修建成型的校训“团结朴实,勤奋进取”的绿篱,一目了然突出林业大学的特色和校园文化,简洁大方。

校园中还有一些景观小品,如梁希先生的雕像,小木亭,总体而言,校园景观设计的个性化不容忽视,有自己的校园和学生的独特个性,以共鸣与景观,让学生明白,这是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

校园环境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一种具有严格理性和有意义的设计。校园环境应是恬静和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它的设计应创造一个户外学习、休息、思考、交流和集会等适应学生要求的活动场所。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学校文化于历史,这些积淀应该渗透在每一处景观当中,再基于场地的合理规划,轴线以及节点的布置,在其中表达出校园特色。另外应该对其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和有效利用,根据不同功能和需求来组织好交通流线,避免在教学区域中有人流和车流的冲突,还有学生的上课与休息的流线,避免重复和走回路。

校园中的各景观要素,也应该进行分析后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水景能将景观做的生动,体现源源不断的知识和学习的动力,也有很好的寓意,而水景也可与小品结合,营造一处休闲、集会的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停留的去处。另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上,也应该多选择一些色叶树种,营造有四季变化的空间,而配置方式则因因地制宜,结合地形、建筑、小品等,突出重点,或直接以植物为竹主景,突出植物的季相变化,营造活泼的空间。

南京林业大学校区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突出了人文化、可持续发展、绿色校园等设计新理念,是自然环境与学校的人文环境想结合的典范。

大学校园环境调研报告

调查地点:xx学院。

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调查对象:xx学院师生、校园清洁工人。

调查范围:xx学院校园。

调查方法:实践调查和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校园环境状况,保护校园环境。

每天不经意地穿梭于我们早已熟悉的校园,从庄严的校门进入,经过一段石子铺满的小路,再顺着松树墙到和谐广场,然后我们去教室,去公寓,去餐厅。因为不在意,似乎总觉得我们的校园整齐干净。但我们是否认真的了解过我们的校园,或许当你在认真填完这份问卷后,你会认真的走一遍我们的校园,然后我们会惊奇的发现,我们的校园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

我们每天生活学习的“家园”,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着力解决问题,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

一、着眼校园。

(一)数据。

关于校园整体环境状况,在我们所做的50份问卷中,大约有25%的人认为校园环境差,50%的人认为校园环境较好,5%的人认为校园环境好,10%的人认为无所谓。

(二)解读。

我们很惊讶于这组数据表面所反映的情况,如果你填过这份问卷调查后认真仔细的观察我们的校园,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会有50%的人认为校园环境较好?”

我们应从数据来源回答你的疑问。认为校园环境较好的人绝大多数是大二、大三的学生,他们早已熟悉了我们的校园,觉得校园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再与其他学校一比,便觉得大学校园基本上都一样。显然占我们数据一半的人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而对于10%对校园环境无所谓的人大多数是大四的学生,他们面临着实习、毕业、找工作、每天脚步匆匆,或许本身无暇去考虑,也不太关心校园环境状况,并且他们和认为校园环境较好的同学一样,对于早已熟悉的校园,似乎觉得一直都是这个样子。

那么25%认为校园环境差的人呢?他们大多数是大一新生和校园清洁工人。大一新生都很难适应刚开始的大学生活,他们会发现很多与他们原先高中校园不一样的地方。而每天从早上六点钟就开始清扫校园的清洁工认为校园环境状况很差,“我们每天至少要扫两遍,大家都不自觉维护。”一位清洁工阿姨在填问卷时说。至于那5%认为校园环境好的人,他们是一群“浪漫主义者”甚至认为满校园的枯枝和树叶更能增加情调。

(三)发现与解决。

二、去教室和图书馆。

(一)数据。

关于教室和图书馆内的自习室,60%的人认为校园环境较好,20%的人则认为差。

(二)解读。

这组数据非常的简单明了,60%的人认为教室和自习室环境好,是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是大一新生,对这种无人管理的自我支配时间内的学习充满好奇,而且教室每天都有人打扫,环境本身较好。至于30%认为其环境差的人,则更多是因为每晚占据教室开会或联谊的某些学生社团。“星期五和星期六晚上根本找不到教室上自习”,一位大二的学姐这样抱怨。所以更多的人选择去图书馆的自习室里。我们学校教室本来就少,这样一来,图书馆的环境状况便受到严重影响。

(三)发现与解决。

三、餐厅掠影。

(一)数据。

关于餐厅,有大约45%的人认为环境差,25%的人认为较好,10%觉得无所谓。

(二)解读。

这组数据比较能引起人的注意。大学里的学生餐厅算是最经济的食品消费场所了,而45%的人认为餐厅环境差。究其原因,是餐厅管理不够健全,这45%的人大部分是将我校餐厅与其他学校餐厅进行比较后才这样认为的。我们学校餐厅没有设立餐具回收点,那即意味着,学生吃完饭后便可扬长而去,不用自己将餐具送到餐具回收点,而且我们餐厅每层都有两位年轻小伙子负责收拾餐具,那动作再叫人眼花缭乱,即使这样,餐桌上总还是一片狼藉,而且“那收餐具的人也太粗莽了,汤汁溅了我一身”总是有那女生会这样说。最近我们学校餐厅也设立了餐具回收点,但由于刚开始实施,学生们不太适应,效果不太明显。

而25%认为较好的人则大多数是大一新生,他们认为大学餐厅比高中餐厅好多了,就这样简单。至于10%无所谓的人,他们不是经常到外面去吃,就是托人带到宿舍吃。还有些女生专门跑到离政法学院较近的师范大学的餐厅去吃饭(师范大学的餐厅远近闻名),途中还捎带一份烧烤。

(三)发现与解决。

环境调研报告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xx作为矿业大市,大规模矿产资源开采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近年来我市加大了矿山复垦工作力度,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由于缺乏复垦资金、地方法规及强制手段,复垦工作还远不能满足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全市矿山占用、破坏土地植被总面积达17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一是xx城郊从东北到西南,依次排列齐大山、胡家庙、眼前山、大孤山、东xx、西xx等六大铁矿开采区,形成四大采场、五大排岩场、六大尾矿库,占地面积约50平方公里,堆积岩石20亿吨以上,排放尾矿近10亿吨,影响范围达150平方公里;二是从海城牌楼至马风的菱镁滑石开采区;三是岫岩偏岭菱镁开采区。从理论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其中可恢复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危害严重。矿山造成的春季风起尘扬,是污染xx市区空气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矿山开采过程中排出的尾矿、排岩等大量废弃物,不仅需要大面积的堆置场地,而且严重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露天开采还带来了大面积的景观破坏。分布于海城市和岫岩县境内的菱镁矿,大多是中小型矿山企业,一些企业乱采滥挖、采富弃贫,导致采剥失调、采出率低,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同时,矿山开采使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动态平衡系统遭到破坏,以致水源枯竭或河水断流,影响植被的生长,造成植被破坏。如果矿山得不到良好有效的复垦,再过几十年,xx周围将会变得满目疮痍,烟尘弥漫。

近年来,我市采取规划先行、政府推进、典型引路的方式,使矿山复垦工作初见成效。20xx年组织编制了《xx市西xx矿区自然景观保护与矿山开采收尾植被恢复总体规划》,20xx-20xx年编制了《xx市矿山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总体规划》。20xx年以来,建立了齐大山、西xx、前峪尾矿库、岫岩偏岭等矿山植被恢复示范基地。示范基地的建设,为全市矿山植被恢复提供了土地重塑与土壤重构,植被物种选择,栽植、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树立了样板,推动了全市矿山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工作的开展。几年来,我市采取国家出资、企业配套“两家抬”的方式,综合筹措资金1.5亿元。其中齐大山植被恢复项目争取省财政资金3600万元;东鞍山尾矿库及大孤山、眼前山、齐大山排岩场等5个植被恢复项目争取国家财政资金2819万元。对民营矿山企业,采取政府提供树苗和下达任务书的方式,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截止20xx年底,全市矿山植被恢复面积13.5平方公里,植树近1000万株,综合投入资金1.5亿元,全市矿山植被恢复率达到135。其中重点恢复区是xx城区周边的齐大山、眼前山、大孤山、东xx、西xx五大铁矿区,投入资金13亿元,恢复面积近10平方公里,植树800多万株。近年来,鞍钢在矿山复垦方面投入很大,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其他矿山企业做出了榜样。

目前,矿山复垦和植被恢复工作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管理方式和手段滞后。尽管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国家、省有关法规文件也都提出一些具体政策和要求,但实际操作层面的政策、法律、法规仍然没有建立,造成矿山环境管理工作力度不大,矿业开发没有必需的环境成本投入,形成矿山开采的暴利。受利益驱动,越界开采、不按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影响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稳定。二是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资金缺口大。我市矿产开发规模大,历史久,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尚需恢复资金近10亿元以上,缺口十分巨大。

1、建立畅通的资金来源机制。本着“谁开发,谁治理”的原则,使矿山企业作为矿山复垦和植被恢复的主体。应尽快出台《xx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植被恢复保证金缴纳。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力争国家和省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2、建议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充分发挥环保、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管好矿山复垦和植被恢复工作。

3、抓紧制定和出台地方法规。缺乏法律依据是影响矿山复垦工作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应该尽快制定地方法规,把矿山复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通过法律的程序得到解决,用法律约束矿山企业行为,依法促进矿山复垦和植被恢复工作的开展。法规中应包括矿山企业准入,监管及运行方式,植被恢复标准,违规处罚标准等。只有对矿山复垦工作采取强制手段,才能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环境调研报告

由于国内外各种媒体在对电磁辐射进行报道时,往往过分地强调甚至夸大电磁辐射的危害,缺乏对电磁辐射基础知识及其相关科学理论的普及,使群众对其产生恐惧、抵制心理,再加上部分电磁辐射项目建设单位缺乏宣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不重视公众参与调查并及时对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情况进行公示,甚至弄虚作假,引起群众的不满,也给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3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监管的对策

(1)加强立法、统一标准

尽快制定并出台电磁辐射污染防治专项法律法规,规范电磁辐射项目建设,明确各部门对电磁辐射行业的监管职责和权限,为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支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各省级政府部门、环保部门也可先行制定适合本省实际的电磁辐射相关管理办法。要尽快研究并发布国内统一、完善的电磁辐射标准,并对国内外标准间的差异做出适当的解释,以促进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高对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

要将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工作与大气、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把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纳入环境常规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加强对电磁辐射行业规划和布局的指导,合理地降低环境电磁辐射水平。

(3)加强地市级以下环保部门的监管能力建设

要重视地市级、县级环保部门的电磁辐射监管能力建设,成立各级辐射监管、监测机构并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给予适当的政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购置基本的监测仪器以及防护设备,为各级环保部门有效开展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工作提供保障。

(4)加强对电磁辐射的科普宣传

在加强对电磁辐射建设项目进行监管的同时,也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资源普及电磁辐射基本知识,加大正面宣传,客观地报道人类对电磁辐射的各项研究成果,使公众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电磁辐射,消除恐惧心理,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环境调研报告

调查地点:甘肃政法学院。

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调查对象:甘肃政法学院师生、校园清洁工人。

调查范围:甘肃政法学院校园。

调查方法:实践调查和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校园环境状况,保护校园环境。

每天不经意地穿梭于我们早已熟悉的校园,从庄严的校门进入,经过一段石子铺满的小路,再顺着松树墙到和谐广场,然后我们去教室,去公寓,去餐厅。因为不在意,似乎总觉得我们的校园整齐干净。但我们是否认真的了解过我们的校园,或许当你在认真填完这份问卷后,你会认真的走一遍我们的校园,然后我们会惊奇的发现,我们的校园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

我们每天生活学习的“家园”,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着力解决问题,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

一、着眼校园。

(一)数据。

关于校园整体环境状况,在我们所做的50份问卷中,大约有25%的人认为校园环境差,50%的人认为校园环境较好,5%的人认为校园环境好,10%的人认为无所谓。

(二)解读。

我们很惊讶于这组数据表面所反映的情况,如果你填过这份问卷调查后认真仔细的观察我们的校园,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会有50%的人认为校园环境较好?”

我们应从数据来源回答你的疑问。认为校园环境较好的人绝大多数是大二、大三的学生,他们早已熟悉了我们的校园,觉得校园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再与其他学校一比,便觉得大学校园基本上都一样。显然占我们数据一半的人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而对于10%对校园环境无所谓的人大多数是大四的学生,他们面临着实习、毕业、找工作、每天脚步匆匆,或许本身无暇去考虑,也不太关心校园环境状况,并且他们和认为校园环境较好的同学一样,对于早已熟悉的校园,似乎觉得一直都是这个样子。

(三)发现与解决。

二、去教室和图书馆。

(一)数据。

关于教室和图书馆内的自习室,60%的人认为校园环境较好,20%的人则认为差。

(二)解读。

些学生社团。“星期五和星期六晚上根本找不到教室上自习”,一位大二的学姐这样抱怨。所以更多的人选择去图书馆的自习室里。我们学校教室本来就少,这样一来,图书馆的环境状况便受到严重影响。

(三)发现与解决。

三、餐厅掠影。

(一)数据。

关于餐厅,有大约45%的人认为环境差,25%的人认为较好,10%觉得无所谓。

(二)解读。

这组数据比较能引起人的注意。大学里的学生餐厅算是最经济的食品消费场所了,而45%的人认为餐厅环境差。究其原因,是餐厅管理不够健全,这45%的人大部分是将我校餐厅与其他学校餐厅进行比较后才这样认为的。我们学校餐厅没有设立餐具回收点,那即意味着,学生吃完饭后便可扬长而去,不用自己将餐具送到餐具回收点,而且我们餐厅每层都有两位年轻小伙子负责收拾餐具,那动作再叫人眼花缭乱,即使这样,餐桌上总还是一片狼藉,而且“那收餐具的人也太粗莽了,汤汁溅了我一身”总是有那女生会这样说。最近我们学校餐厅也设立了餐具回收点,但由于刚开始实施,学生们不太适应,效果不太明显。

而25%认为较好的人则大多数是大一新生,他们认为大学餐厅比高中餐厅好多了,就这样简单。至于10%无所谓的人,他们不是经常到外面去吃,就是托人带到宿舍吃。还有些女生专门跑到离政法学院较近的师范大学的餐厅去吃饭(师范大学的餐厅远近闻名),途中还捎带一份烧烤。

(三)发现与解决。

环境调研报告

兑现周全小康搏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大举促成经济与社会、都会与农村和谐成长。加强农村文化构筑,对付充裕农村文化糊口生涯,增进农村文明进步,兑现城乡互助成长具有紧张的效用,也是当前农村必要珍视和解决的题目。为此,县政协社会奇迹专委会就我县农村文化构筑环境进行了调研。

经过议定机构改革,全县33个乡镇均建立了文化体育办事中间,配备了专(兼)职文化干部35名,建村级文化活动室或阵地553个。各体裁办事中间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体裁协会、艺术集体,根本做到有构造,有活动。平滩镇、高楼镇比年还新建了文化综合楼,创办了图书室、电影院、文化茶园、文化文娱室,添置结果部文化活动用品及体育健身东西,文化根本办法获得加强。

200x年全县各乡镇共展开大众体裁活动380场次,下基层(村、户)办事308场次,进行村级文化培训班61次,放映电影1500场,为农村文化站送书4780册(累计达5。5万册)。三是特点文化成长凸起。以“铜梁龙”文化为内核,自动开掘死板艺术,打造特点文化佳构。近十年来,每一年以在全县范畴内展开“一乡一品”文化汇演活动,开掘和开辟大儒龙、竞技龙、荷花龙、板凳龙、稻草龙、火龙等10多种龙灯表演艺术,一些乡镇成长成为铜梁龙灯艺术基地。全县建立龙文化公司6家、龙舞表演队10多支,长年在国表里交换表演。高楼镇的火龙,比年表演年收益均达数百万元。四是大众自发文化活动初显盼望。比年,我县很多集镇的大众自发构造起来,唱歌跳舞,健身文娱,“坝坝文化”酷热。村级文化活动也入手下手成长,特别是土桥镇高坡村,1999年就建立了艺术团。经过议定自编自演节目,参加县、镇的宣扬表演活动、农村红白喜信,充裕了农村文化糊口生涯。如今有相对巩固成员近100人,能表演节目71个(自创15个),还自筹经费建起70平方米的活动中间,置办1万多元打扮、道具等,在县内和周边县外埠区申明日起,成长红红火火。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相对经济、精神相对精神一贯处于次成长职位处所。一些基层干部思维上文化意识弱化,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隐约见解,对文化构筑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周全和谐成长中的紧张职位处所和效用认识不敷,工作摆不上位置,每每“说起紧张,做起次要,忙时不要”。乃至觉得“唱唱跳跳,打打闹闹”对“都会糊口生涯不可少,乡村可搞可不搞”。这是农村文化成长缓、不均衡的紧张因为。文化糊口生涯贫乏,难足大众之需。跟着农村温饱线的超过,以及科技对农业劳作的裁减,农民愈来愈不满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死板糊口生涯方法,巴望充裕多彩的精神文化糊口生涯,以满足文娱、健身、求知、交换的需求。高坡村大众自发文化活动的勃兴便是很好的阐明。但如今“高坡村”为数太少,大都农村的文化糊口生涯仍以看电视、打麻将、走庙子为主,不但贫乏单调,还造成打赌、迷信等不良民风漫延,感化农村社会巩固和精神文明。投入太少,根本薄弱。

如今农村文化构筑投入紧张以乡镇为主,而乡镇宥于捉襟见肘的财力和抓经济的压力,

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大众看了则了,于根本构筑不多。由此,导致农村文化办法紧张不敷。乡镇文化中间粗略,大多是一间房、几张桌椅、几本书,村文化室则挂牌罢了,名不副实。大众文化活动缺场地,无东西,展开非常坚苦。同时当代传媒办法滞后,原有农村广播根本损失、闭路电视覆盖户不敷50%、收集更是一片空白,制约了农民对文化、科技的渴求,与市场、全国的关联。另外一方面,文化工作缺人抓,构造展开的活动少,对大众自发的活动又搀导指导不力,成长根本处于“顺”其天然、良莠参杂、供不敷需的状况。步队构筑不力,文化人才贫乏。我县文化奇迹单位贫乏担纲专才,对全县文化不能很好阐扬引领效用,对农村文化成长也存眷较少;乡镇文化干部凡是变动,或长期“调用”,交易难熟悉,本领提不高,工作应付的多;民间文化人才又相对集结城区,农村百难挑一。高坡村艺术团能日趋成长,此中热中文艺又能编能演的几位骨干功不可没。人才贫乏是制约农村文化成长的紧张身分。办理本能机能未变化。比年,文化主管部分很多精神陷于进行活动等详细事件,从宏观上筹划、教导、促成全县文化成长,特别是农村文化构筑出力较少,对交易单位工作办理鞭策不到位,凡是是局里忙、馆里闲,未兑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本能机能变化,庆幸农村文化构筑摆上位置,自动促成。

当前,我们已进入经济增进社会、都会反哺农村,竭力兑现经济与社会、都会与农村和谐成长的紧张期间。加快农村文化构筑。

一方面有益于办该当前农民大众根本温饱后激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益于排除和抵当农乡村后、愚蠢、低俗的恶风陋俗,进步大众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增进农村连续和谐成长。如高坡村,自动健康的文化活动渐渐成为大众文化糊口生涯主流,村里邻里和眭、治安精良,打赌、迷信极少,屡次被评为文明村、五好村,人们的精神风采和社会民风有了很大改进和进步。

另外一方面,我们还是农业大国,只有农村的周全进步,只有农民的周全成长,才华真正兑现国度的振兴和全社会的和谐巩固。从长远和成长计,加快农村文化构筑,也是落实紧张思维,贯彻科学成长观,构筑周全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将其提上日程,摆上位置,真抓、力抓、抓好,是当务,也是职责。加大根本办法投入。从高坡村自发大众文化的强势看,农民文化需求自立性、参加性加强,已不满足有所“看”,更加追求有所“乐”。各级应把加强农村文化办法构筑作为重点,切当加大投入,渐渐变化大众文化活动场地、配置、东西和当代传媒、收集等硬件办法紧张不敷的状况。上层应变“蜻蜓点水”的“送”文化为实实在在的“建”根本,多赐与物、资投入。基层要将农村文化构筑切当纳入经济社会成长整体筹划,纳入财务预算,建立刚性、长效投入机制,变化投入“随便”,工作“应景”状况。同时,经过议定自动的政策办法鼓励、指导、搀扶社会气力参加,构成多渠道投入,加快农村文化根本构筑。

增强人才步队构筑。市里要建立文化人才下乡轨制,加强对农村文化步队的培养。县里要改革用人轨制,面向社会招贤纳才,办理文化奇迹单位青黄不接、人才奇缺题目。乡镇要建立健康体裁办事中间,配齐专职人员,巩固工作步队。要大力大举开掘社会人才,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一支扎根本层、融于大众的农村文化教导员(文化义工)步队。经过议定强化“软件”构筑,保险各层面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保险农村文化自动健康成长。强化改革,变化本能机能。要坚定以民为本,建立大众文化是基层文化工作重点,并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确保农村文化构筑落实。文化部分要进一步变化本能机能,弱“办”强“管”,致力于全县文化奇迹成长的筹划、教导和和谐、办事,为满足大众文化需求构建精良环境。要进一步强化文化奇迹单位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变化一些单位、一部分人懒惰无为状况,强化本能机能,鼓励活力,切当阐扬大众文化、农村文化构筑“领头羊”效用。各奇迹单位可富裕利用现有文化资本,自动开辟文化市场,展开有偿办事和文化产品策划活动,连续加强自我成长气力。阐扬好都会发举动用。我县有县级体裁协会22家(文化10家)、艺术集体3家。这些社会集体在城区展开充裕多彩的文化活动,加上文化下乡工作的大力大举促成,对农村感化策动极大。乡镇“坝坝文化”、高坡村艺术团便是都会“广场文化”、大众文艺表演在乡村的衍生。利用都会文化资本优势和辐射效用,加强城乡文化关联、互动,助推农村文化成长,充裕农民大众文化糊口生涯,是行之有效之路。

环境调研报告

我省自启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来,xx市的环境面貌得到飞跃性的改善。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城乡环境,市民对市委、市政府的民心工程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改善城乡环境收到了一定的显著效果。一些以前很难解决的卫生死角和困扰市民多年的环境难题得到了根本的解决和处理。环境面貌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

城区的秩序逐步规范。城区责任区、占道经营和户外广告、"牛皮癣"等户外小广告和乱贴乱画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一些违法违章建(构)筑物被彻底拆除,在建工地基本实现了打围作业,公路沿线、场镇内违法违章建设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了环卫工具、充实了保洁人员队伍、提升了保洁质量,环卫设施的综合服务功能、保洁效果均有了明显变化。

街头摊子有市不入,乱摆乱占严重。街头摊子问题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骑门摊点、临时摊点和流动摊点,以街代市、以路代市,还有部分经营业把货物摆到店外,在本来就很狭窄的街道上,随意乱摆乱占、乱搭乱建、占道经营,随意搭建遮阳棚、遮阳伞、遮阳亭,且样式各异、破烂不堪,让人深恶痛绝。县城的集州市场和红四门市场,占道经营、摆摊设点、沿街叫卖、占用公共通道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还有一些无证经营者,为了偷税漏税,长期游窜经营,特别是上下班的时候,卖蔬菜的、卖水果的、卖烧烤的、卖百货的、卖“狗皮膏药”的到处都是,“马路市场”现象长期难以根治,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城镇形象。

宣传层面不够深入。存在角度不广、形式不多、渠道不宽、手段单一等问题。文明劝导工作是一大亮点,但因工作面大有流于形式的趋势,宣传教育弱化了工、青、妇、老等群团组织的职能优势,主题实践活动缺乏多样性,基层引导动员没能强化社区等基层组织的作用,群众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激发。

不规范广告牌子泛滥成灾,乱贴乱挂严重。广告标语、标识标牌、店招店牌,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我们的城、镇以及主要干道上,经常看到一些陈旧老化、破烂不堪的广告牌子,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一些门市店招、灯箱广告、公路标牌、招呼站标牌和安全防护栏破损残缺。有的地方乱拉乱接的“蜘蛛网”、乱张乱贴的“牛皮癣”、乱喷乱画的“小广告”,随处可见、泛滥成灾,人们恨之入骨、深恶痛绝。

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一些部门认为环境卫生是小事,不影响全局工作,不伤大雅,不屑一顾,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不深刻、行动上不迅速、工作上不落实,没有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当成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结果是西瓜地里放野猪——“一塌糊涂”。部分机关干部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广,甚至少数人不仅自己不干,别人干他还冷嘲热讽、说三道四。个别职能部门和挂联部门,深入乡镇督促检查不够,浮在面上、漂在皮上,指导意见多、亲力亲为少,听取汇报多、解决问题少,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得过且过。有的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好人主义严重,不敢对脏乱差现象说“不”,不敢对工作不力的说“不”,不敢对不文明行为说“不”,讲情面,当好人!只栽花,不栽刺!

环境调研报告

根据人行要求,我联社对自身农村支付结算手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前情况。

1、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

09年“新一代系统”上线以后,联社陆续为全辖16个营业网点开通了“农信银”业务系统和“农民工特色终端”业务,办理全国农村信用社异地卡、折存取款和查询业务,全国各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的小额取现业务。今年向人行提交了乡镇网点信用社、分社、信用社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的申请。介入后,将实现县级、乡级营业网点之间的业务畅通。提高小额支付系统利用率,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财政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农民养老金发放等业务,让农民切实享受到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快捷和方便。

2、现代化支付手段建设。截止4月底,联社共发行银行卡66154张,其中在农村地区发行42984张。在全辖8个乡镇信用社驻地,均安装了自动取款机,提供24小时金融服务。在距离信用社驻地较远的乡村安装17台农民自助服务终端,解决偏远地区农民金融需要。今年以来,积极贯彻人民银行指示精神,为完成“双百”目标,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为农村客户提供足不出户的取款、转账、余额查询服务。截止4月,共审批通过41个乡村服务点,其中28个已经安装到位。在服务点内开展刷卡有奖活动,提高客户用卡意识。向农村个体商贩,中小超市、烟酒门市经营者等客户群体,推广手机银行(短信版)、个人网银等现代化支付结算手段。

(二)成绩与问题。

从各项支付手段的使用情况来看,农民自助服务终端因为安装时间较长,已经为当地农村客户接受,使用较多。财富在手卡因为使用简单,可以满足随时随地金融转账需求,也越来越多的为大家接受。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虽然均设在了交通便利的乡村超市、副食店、卫生室等地方,但由于农村客户持卡人数低、刷卡意识淡薄,担心银行卡丢失,无随身携带银行卡习惯,记不住银行卡密码等原因,即使有刷卡奖励,仍然使用不多。截止4月底,28个服务点中仅有2家发生了取款业务。个人网银在农村青年人员中,能够得到较多使用,但对于岁数比较大的客户,掌握起来非常困难,使用情况也不是很理想。

从目前工作情况看来,困难主要存在于两方面。

一是客户对新支付手段的接受存在困难。农村客户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比较慢,农村年轻客户虽然接受快,但大多在外打工,在家的多是年纪比较大的人员。他们思想观念还是比较陈旧,习惯使用存折,能看到账户信息,信任网点,习惯到信用社网点办理业务,因此,对新的支付手段的接受存在抵触。

二是业务成本问题。由于新推广的业务不能为广大客户接受,使用率低,导致很多投入得到到应有的回报,造成很大的成本流失。例如,在一台农民自主服务终端的成本大约在2万元,工作人员每月补助1500元,一台pos大约500元,再加上各种辅助设备,开展的刷卡有奖活动成本等,但收效甚微,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因此,除农村信用社外的其他商业银行很少涉足农村支付建设。

这两方面的困难,阻碍了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及完善的步伐。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进度,争取“双百”目标的实现,今后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

一是扩大刷卡有奖的影响范围。自4月份开始,联社在助农取款服务点内开展“取款乐无忧,刷卡拿大奖”活动,中奖率100%。活动开展以来,收效不大。5月份以后,在下属网点、乡村服务点、行政村显著位置张贴海报,利用农村集市发放传单等方式,提高活动影响力,创造高涨的活动氛围,带动农村客户刷卡。

二是加强新业务、新知识的讲解。组织员工深入基层,利用农村集市,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在网点设立咨询台,随时接受客户咨询,增强农村客户对新业务、新知识的了解,提高其使用率。

三是完善考核,提高员工积极性。建立健全考核方式,在侧重负向激励的基础上,加强正向激励,进一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环境调研报告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纠纷,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因污染物的排放等引起的纠纷,它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化而不断增多。

近年来,我县随着国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投诉、纠纷量逐年上升。我局于1999年成立,1999年信访投诉、纠纷案才22件,20xx年信访投诉、纠纷案70件,增长218.2%,目前仍呈递增趋势。如何有效解决因环境污染而产生的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是值得人们思索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当事人能否享受应有的环境权益,关系到导致纠纷的扩大化和严重化,影响社会安定等问题。现就探讨改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建立多元化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问题提出粗浅看法。

行政处理环境污染民事纠纷的概念、方式的理解,主要有二种倾向:一是行政处理即指行政调解,行政机关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居于双方当事人之间,对环境纠纷进行调查,并进行调解,促成当事人双方签署协议,自动履行协议。调解协议是当事人相互间意志妥协的结果,行政机关在协议中既无利害关系,也不直接体现其意志。二是行政处理包括行政调解和行政裁决二种方式。对环境纠纷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纠纷双方自行和解、调解解决、请求行政处理、仲裁解决和诉讼解决。以前,环境行政机关在处理环境污染民事纠纷时,大都采用“以调解为主,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或宣布调解失败,或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方法。

实践证明,对一些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纠纷很难通过调解使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在行政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及时作出行政处理决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现在处理纠纷案实践中,信访和投诉的大部分环境纠纷已调解结案,事实上,只能说大部分已结案,但并不是有效解决,只是污染纠纷受害方无奈地接受了结案,因为未解决,所以反复投诉,甚至发展到企群纠纷,甚至是暴力冲突,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污染纠纷的有效解决,单纯通过调解方式的毕竟是少数。由于调解解决是建立在双方当事人合意的基础之上的,致害方一般都要强于受害方,作为弱者的受害方要与其达成合意解决是很困难的事;缺乏合意,则解决纠纷就无从谈起。为了有效解决环境纠纷,较多采用多种方式。解决环境纠纷过程中,我们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管理中依法行政,而致害方为了自己的利益,一般采取尽量拖延时间的办法,动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方式,钻法规的空子,想尽办法继续营业,直至最后被“停止营业”;其间可能经过一至二年时间。所以居民饱受噪声、振动、热气和油烟污染之苦,投诉不断。

(一)行政处理污染纠纷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够完善。由于缺乏法律程序上和有关政策的依据,使得行政处理纠纷在实际效果上还有待更好地探讨。目前,中国关于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规定十分简单,对起诉人的资格、证据的收集、因果关系的确定、损害赔偿的计算、停止污染侵害的方式、污染受害者在无力起诉时的帮助等等,都没有作出专门的规定。由于环境纠纷处理立法的不健全,就使环境纠纷的解决在中国变得十分困难。

我们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决定,都属较有影响力的政策,且都是政府在一定阶段的环境保护的总政策,但都没有提及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问题。这说明,政府及其管理部门,考虑环境保护行政管理多,而考虑行政处理环境纠纷少,未摆上议事日程。

(二)环境纠纷处理机构和人员编制、经费来源不足。要真正行使职权的独立性和中立性,就应保障机构和人员编制、经费,从而提高行政处理公害纠纷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行政处理污染民事纠纷效果并不理想。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依据和专门的行政处理污染纠纷的机构,加上行政执法部门缺乏齐抓共管的意识和有效的配合机制,所以实践中行政处理污染纠纷解决的效果并不理想。举一实践中投诉量较大的餐饮业油烟扰民的.问题。我县常年污染投诉量约占1/3以上的餐饮业油烟扰民的处理过程中常常发现,对餐饮业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处理的同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仍对没有办理环境保护有关审批手续的餐饮业颁发营业执照的现象仍然存在;餐饮业的业主仍认为,他们都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和税务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纳税登记证,就是合法业主;而我们环境保护部门却认为他们是违法经营。这种现象说明行政执法部门虽同为政府成员,但由于互相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机制,结果引发的是加剧了餐饮业环境管理的难度和执法成本。被油烟污染干扰正常生活的居民只能久盼问题的解决,引发投诉不断,其间重复投诉,处理效果不理想。油烟污染纠纷处理的例子表明:要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不仅要有重要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和健全的执行机构作保障,还需执法等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有效协调,才能够在实践中取得污染纠纷行政处理的较好效果。

分析以上阐述的我县环境污染民事纠纷行政处理现状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改革创新,因循守旧、循规蹈矩将一事无成;二是环境保护面临极好发展机遇,仍有一些同志思想准备不足、存在畏难情绪;三是执法不到位。客观因素是环境法律法规原则性规定多、可操作性的细则少,行政手段多、经济手段少,法律手段不硬、处罚过轻;主观因素是执法不到位、行政不作为的现象较为普遍;四是体制机制不完善。污染治理市场化机制发育滞后;跨界污染的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引导激励机制等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环境标准不完善,重视程度也不够,研究基础薄弱,科学性有待加强;五是能力不足。环境监测与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不够,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开程度低,环境应急体系不健全,基层环保人员、经费和装备不足;六是没有充分重视社会监督,在充分发挥舆论引导、鼓励公众参与方面还有待加强。这些不足之处与实践中存在的行政处理环境污染民事纠纷效果并不理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

研究解决环境污染民事纠纷及其法制建设,从法律上改进处理纠纷的方式和程序,建立有效健全的环境污染纠纷处理机制,已经成了我国环境管理的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深入研究环境纠纷的行政处理与环境行政管理之间的联系,在环境行政管理机制的内部形成一种体制,即把在纠纷处理中得到的有关污染的情报信息运用到对防治环境污染的行政指导和行政管理的决策中去的体制,以确保环境纠纷能及时公正和妥善地得到解决,确保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

环境调研报告

根据《中省环保督查巡查反馈问题整改分工表》要求,针对省委反馈共性问题进行整改,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省委反馈共性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没有很好把握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还没有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2、责任意识不强,环保职责不清、尽责不力、推诿扯皮现象,环保责任和压力传导层层衰减、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现象较为严重,没有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

3、重安排部署、轻落实督查的问题。

4、意识淡薄、熟视无睹任至徇私枉法的问题。

二、整改目标。

1、提升我局领导干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自觉贯彻落实中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把省委环境保护督查巡查反馈意见到位。

2、进一步明确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向社会公开的同时建立严格的督办制度。

3、加强基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干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自觉贯彻落实中省市环境保护决策部署。

三、整改措施。

按照要求,我局每年定期召开一次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学习会、进行一次生态环境保护专题调研、主管领导讲一次生态建设课、邀请了有关单位的砖井学者做一次生态环境文明报告,确保了我局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我局每季度研究、讨论2次,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坚持环保工作,形成定期听取生态环保工作汇报、研究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制度生态环保重要举措的常态机制。

四、强化管理,理顺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环保队伍建设。

一要根据盐湖的生态功能保护和管理要求,制定实施更加严格的区域产业环境准入标准,将监管关口前移,有效发挥生态环境准入门槛作用。

二要积极推进环保体制改革,理顺管理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配合。要创新方法,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县实际的环保工作制度。要明确环境治理项目的后续运行和管护办法,确保各项政策长行久效。

三要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健全区域环境保护网络,加大环保专业人员招聘力度。严格组织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严肃执法纪律,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环境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的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正逐步形成。但不可忽视的是,现阶段我国的环境污染并未得到根本治理,一些地方环境污染纠纷频发,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究其原因,我国环境污染纠纷解决机制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公正与效率。因此,分析我国环境污染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作出完善,是符合现实需求的。

综合来看,环境污染纠纷案件具有以下特点:涉及环境纠纷类型多样,诸如噪声污染、粉尘污染、鱼池承包污染等纠纷时有发生,新的种类层出不穷;环境民事纠纷涉及人数众多,环境诉讼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分布呈现出集团性、扩散性特征;由于目前的相关法律对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责任范围、赔偿标准等规定不健全,导致许多污染受害者无法请求法律救济,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污染损害赔偿的,则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诉讼保护时效较长,由于污染损害具有潜在性、间接性的特征,导致因果关系难以认定,损害数额、损害程度等都需要较长的程序和时间,因此我国法律在诉讼保护时效上作出了“三年”的特别规定,长于“两年”的普通诉讼时效,但为保障受害当事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法院往往采取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现阶段,我国涉及环境污染纠纷处理机制的法律除宪法之外,还包括一些专门法,例如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此外,在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中也有相关规定。但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文本就可发现,虽然涉及环境污染纠纷处理机制的法律很多,但这些法律的综合性较强、可操作性较弱,在内容方面也存在一些矛盾,并不能契合上述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的特点,影响了我国环境污染纠纷的有效处理。

法律规定不健全。一方面,在环境民事纠纷的处理问题上,我国法律对行政机关的授权不够充分、清晰,不同的环境保护行政机关之间职能存在交叉和重叠。例如,在管理渔业污染纠纷时,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和环保部门就常常互相推诿,没有哪个部门真正站出来解决环境污染纠纷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尤其在关于行政机关处理民事纠纷上,只是规定当涉及到赔偿责任和金额时,当事人才可以自行选择行政处理方式进行解决。然而,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我国许多环境污染纠纷只是对当事人的健康和居住环境造成影响,并没有形成一些重大的损害,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当事人不能选择行政处理方式进行解决,这种规定在实践中影响了纠纷的处理效率,给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行政机关自身的局限性。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污染企业往往是当地政府重点保护的纳税大户。环保部门经常在处理相关的环境污染纠纷时会受到来自其他方面特别是来自政府的阻力,在现有体制下,地方政府作为环保部门的上级机关,掌管着人员编制、资金预算等事项,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很难保证环保部门在环境污染纠纷处理过程中的公正性。而且,目前我国很多行政人员与企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偏袒企业的情况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此外,由于行政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大,如果不存在责任到人的制度约束的话,对于有较大影响的案件,容易造成久拖不决。

在司法实践中树立环境保护理念。在审判实践中必须引入三种理念: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作为审理民事侵权案件的基本原则;以利益衡量作为平衡公民环境权与经济发展有限性的基本原则;以社会救济和司法救济的多元救济结合,开辟化解环境特殊侵权纠纷的多元渠道。

将环境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纳入民法。一旦环境权成为一种民事权利,那么侵犯公民环境权的行为就成为一种侵权行为,法官在审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时就可以直接适用民法的有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环境污染纠纷解决机制的可操作性。

建立多元化的环境污染纠纷解决机制。随着我国法律的逐步健全和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近年来,我国民事纠纷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纠纷成因不同、责任主体不同、相应的预防处理方法也不同,处理环境污染纠纷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法院的总体规模却基本保持不变,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直接导致了法院积案如山。真正从法律上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不仅需要各个部门妥善解决资源问题,也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完善。但必须注意的是,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一方面为实现环境民事纠纷的迅速与公正解决起到了积极效果,另一方面,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以谈判作为运作基础,其适用淡化并模糊了环境民事纠纷中法律责任的查明,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率。因此,应倡导环境民事纠纷行政处理机制的适用,从而达到明确责任、解决纠纷的目的。

整合环境案件的审判机制。环境纠纷具有长期性、广泛性、隐蔽性的特点,从而使得环境污染鉴定的专业性强、影响大;环境侵权案件大多涉及一方环境与发展的利益衡量,基层法院作出判决的阻力较大。而中级法院作为较高一级的专门审理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克服地方行政机关的干预,其集中审理也便于及时总结审判经验、提出司法建议、培养处理环境纠纷的专门人才。而且在实践中,知识产权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纠纷案件的解决多有集中审理的倾向,这对于环境污染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扩大环境诉讼的权利保护范围。我国的现行法规定,只有对污染侵害有着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才可以提起环境诉讼,这种规定不仅否定了环境损害在一定时间上的延续性,也不符合环境权的“社会性权利”的性质。笔者认为,环境侵权的请求范围也应包括环境权利及权益的所有财产和非财产的损害,并在此理念的基础上设定环境纠纷案件的适用规则。

明确环境纠纷案件的适用规则。应当在法律上明确相关的环境特殊侵权的适用原则。例如,引入可忍受限度的违法过失责任;明确高度盖然性的因果关系证明标准;在举证责任上明确环境污染的公法标准并不能成为私法上的免责事由;在环境纠纷案件中适用全面赔偿原则,在环境侵权的损害赔偿中,不仅应包括财产利益的损失,还应包括诸如恢复环境的费用、人身的潜在损害、精神损害等非财产利益的损失。此外,还应完善专门的证据规则,对专家证人、证据效力、举证时限、举证责任等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切实增强可操作性。

环境调研报告

调研内容: 西单商业区算是人们最爱去也是最常去的商业去了,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东西适合各个年龄层和消费层,位于西单大街西侧的大悦城,君太百货和位于西单大街东侧的中友百货就很适合各个年龄段,消费层属于中上等,而位于西单大街东侧的明珠商场,新一代商场则就适合年轻人去,价格也是较为便宜的,像初中高中生就比较喜欢来这里了,西单商场1—3层属于中等消费层,4—7层则属于比较低等的消费层,但也要比明珠,新一代这样的商场价位稍高些。

在五一期间我选了一天,从早上9:00到晚上20:30在西单商业区进行了近12个小时的定点观察。5月2日早上9:00坐地铁来到西单,因为商场10:00才开门所以这个点人还不多,到了9:30就陆陆续续开始有不少人来,这个时段来的人一部分是在西单工作的人,还有一部分就是像我们这么大的学生,基本都是5,6个一起,直到商场开门人也不是很多,大概又过了半个小时,人就开始多了起来。

在五一节假日期间来西单的人要比平时多很多,不过还是年轻人比较多。年龄大概在30岁以下,女生较多,基本都是以公共交通为主,他们来这的目的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主要为了购物,有很明确想买的东西,顺带看一下别的,这些人经常去的就是明珠,()新一代和西单商场,如果是消费水平较高的就更愿意去大悦城,君太,中友。第二种是主要为了和朋友小聚,顺带逛一下,这些人喜欢去的地方与第一种相同。因为是假期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比平时也多了很多,而且大多以家庭为单位一起来,以开私家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他们来这的目的大概都是为了有目的性的购物,这些人更青睐于大悦城,君太和中友,这些商场不仅有地下停车位,而且凭当日当日消费小票还可以免停车费。在西单,到了吃饭点可以说每家餐馆都是爆满,但个人认为大家最喜欢去的还是像麦当劳,肯德基,吉野家这样的快餐,方便快捷又实惠。

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这一天的观察我发现来西单的人大多都很开心,但是大多也都很浮躁。我认为导致这一不和谐因素的原因之一就是环境,因为是商业区,所以环境必然嘈杂,根据时间的不同(节假日和非节假日)来这里的人多少也不同,人多时就会拥挤,而人少时也只能说不拥挤,在这么大人口密度的环境下,人们的心情肯定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从心理学角度看,拥挤与密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拥挤是主观体验,密度则是指一定空间内的客观人数。密度大并非总是不愉快的,而拥挤却总是令人不快的。

社会心理学家对拥挤提出各种解释。感觉超负荷理论认为,人们处于过多刺激下会体验到感觉超负荷,人的感觉负荷量有个别差异;密度-强化理论认为,高密度可强化社会行为,不管行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如观众观看幽默电影,在高密度下比在低密度下鼓掌的人数多;失控理论认为,高密度使人感到对其行为失去控制,从而引起拥挤感。处于同样密度条件下的人,如果使他感到他能对环境加以控制,则他的拥挤感会下降。一般说来,拥挤不一定造成消极结果,这与一系列其他条件有关。拥挤就相当于不能有足够的个人空间。个人空间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自己身体与他人身体保持的距离。1959年霍尔把人际交往的距离划分为4种:亲呢距离,0~0、5米,如爱人之间的距离;个人距离,0、5~1、2米,如朋友之间的距离;社会距离,1、2~2米,如开会时人们之间的距离;公众距离,4、5~7、5米英尺,如讲演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人们虽然通常并不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但在行为上却往往遵循这些不成文的规则。破坏这些规则,往往引起反感。

而使人不悦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硬件环境,西单商业区并不算大,但是建筑密度却很高,无论是十几层的大商场还是小片平房商业街都给人楼挨楼,房挨房的感觉,如果只是来这里购物或短时间逛的话就还好,但在这里待时间长了人就会感觉到烦躁。研究表明建筑结构和布局不仅影响生活和工作在其中的人,也影响外来访问的人。不同的住房设计引起不同的交往和友谊模式。高层公寓式建筑和四合院布局产生了不同的人际关系,这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国外关于居住距离对于友谊模式的影响已有过不少的研究。通常居住近的人交往频率高,容易建立友谊。

建议:像商业街这种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开放式空间应该将楼间距适当的加大,或在两高人口密度区域之间留出一块小广场,已达到舒散人群的作用。

环境调研报告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土地的有偿使用,房地产业的发展,住房的商品化,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及大量外资的引进,使得旧城改造获得新的改造动力和契机,从而推进了旧城改造的发展。这对于旧城区的原生居民来说,无论是保留、改建还是新建住宅,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异于一场新的变革和冲击,对其身心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旧城改造的主导者通常是当地政府。实施旧城改造,根本目的是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是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但旧城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个别地方出现偏差,就会影响这项工作的`声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我市旧城改造中对居住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比较完整的旧城改造概念,当属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一届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国际研讨会对旧城改造做的概括:旧城改造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老化地区实施的有计划的城市改造建设,包括再开发、修复、保护三个方面的内容。

居住环境是指包括自然条件、设施条件和社会条件而形成的生活领域与生活环境,主要由周围条件、用地条件、公共设施条件和自然条件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而生活环境是指以居住生活为中心的生活中有形或无形的外部条件,一般涉及气候、声光、空气和水等自然条件和各种人为条件两方面内容,后者除了包括道路、公园、交通、商店、医院等公共设施条件之外,还包括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如人际关系、土地情况)。本文结合城市实际,着重调研分析旧城改造对居住环境的自然条件和设施条件方面的影响。

(一)自然条件方面

居住环境的自然条件一般包括气候、声光、空气和水等因素。在一个城市中,旧城改造往往对居住区的通风、日照、空气环境及声环境产生影响,有时也通过改良居住区周边地形、地貌、绿化、河流等对改变其原生环境质量。在我市旧城改造中对居住环境自然条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通风的影响

居住区内建筑的密度、长度、排列方式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小区内部的通风状况。旧城改造中大多数用地中建筑密度或高度都有所提高,因地块形状所限,在多出面积的原因促使下,许多新建建筑长度也很大。如果许多小区中建筑密度较高、夏季主导风向上的建筑较长,则非常不利于通风。我市许多小区若干建筑长度在80米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米,且正处在其他住宅的夏季上风向。高层住宅小区建筑的排列中还容易出现有害的强风和旋涡,我们城市中高层建筑逐渐增多,也要对此加以关注。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近居住建筑外围的城市公共建筑,如多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若处在城市主导风向轴线上,也会对小区内部通风产生影响。如金鼎世龙城项目中的公建布局方式,正处在住宅的上风向。作为北方城市,小区北部住宅相对长且紧凑,有利于挡住冬天的寒风,而夏季温度较高时,通风则变得重要。通风这一环境指标常常容易被忽视,但它对于居住小气候的改变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2、对日照的影响

我们通常在各种纠纷中接触到的多是日照方面的问题。旧城改造中有的是原来住宅日照不达标,通过改造符合了国家规范要求,但多数是降低了原有的日照标准才会引发纠纷。在多个旧城改造项目的公示中,居民前来查询的多是对日照的影响情况。即使日照标准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也会因标准比规划前降低而导致纠纷。

又如商场路与柳泉路夹角处某地块,在招商引资中土地局将一沿路的“银边”拍卖,开发商将其改造成高层商住,但却大大降低了北侧原有住宅的日照标准,比如由原来的最底层大寒日满窗日照6小时降为2小时,引起居民不断上访。该地块原有建筑层数较低,空间开敞,改造后建筑密度很大,楼也高了,空间压抑了不少,居民当然不满意。

其实居民尚不清楚的是,该地块的改造如不结合内部统一规划实施,则旧住宅这块骨头将很难再有改造机会。类似这种地块,日照不如以前的标准只是一个简单的表象,土地部门拍卖土地时应当肥瘦搭配,才能使旧城改造有序进行,规划部门则应在规划方案阶段充分考虑被动影响居民的切身利益,促进建设和谐发展。

3、声环境的影响

许多改造前的住宅区面积较大,分布均匀,只有少数与道路相邻,而在还迁时开发公司往往将还房安排在最不利地段,往往是临街楼座或底下几层混合设置公建,居民所受到的道路交通声音污染较前增加,因公建设置造成的潜在污染也较为严重,如音响店、卖场等的设立与声音广告的影响。因为这些楼座往往是最不好卖的,所以就用来还迁,好卖的有利地段的楼座则作为商品房销售。比如第一宿舍改造中开发公司计划将还房主要安排在最北侧两个临街楼座,或东侧临街并带公建的楼座。而内部较为安静,绿化环境也不错的楼房,则作为商品房销售。不过该项目由于诸多原因,至今尚未实施。在许多小区中均存在类似情况,但居民选择往往较为被动,无法保证其应有的利益。

4、对空间的影响

旧城改造在我市主要体现在对旧的楼房改造,平房和棚户区很少。旧的楼区往往层数、密度较低,空间环境宽松,但由于将改造嫁于开发公司,他们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则力争改造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最大化,使规划后的居住空间较前紧张和压抑。如第一宿舍改造前后的图纸对比,空间格局变化很大;还有原大化纤生活区,在所有可以插建的停车场、活动场、绿地、楼头等地块上插建了多个楼座和单元,虽在第一次公示时引起轩然大波,上访频繁,在第二次公示中却不知因何故通过。明知其不合理、不合法而为之,这是规划部门迫于上级压力的一种无奈之举,但对小区内原有居民的影响却是几十年也难以消除的。

(二)设施条件方面

1、对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的影响。

在旧城改造中,许多零星改建用地往往因为其规模不足以配建一处中小学或幼儿园,则就近使用现存教育设施,但其总量较大,给许多学校加大了压力。城区中许多规划配套的学校迟迟不建,如科技苑居住区里的中小学。有的甚至还被调整为其他用地,如北苑居住区里的规划中、小学依次被调整为住宅用地。有的规划配套学校规划服务范围较大,但却被包给民办经营,影响到周边配套不良,如世纪花园的小学,虽是公共资源,但仅有几个班是公办收费方式,绝大多数还是高收费的民办教育,不利于周边居民平等享用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校划片。据说中润华侨城里配套的小学也要建成私立的,但在规划中它是作为配套的义务制小学。世纪花园的规划至今未批,因为其内部许多建筑退让用地距离不足,但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其应配套的中学用地最终被占用了。近几年职业学院等学校合并迁址而产生的闲置教育用地,应当首先用于弥补教育设施的不足,但事与愿违,由于种种原因,百姓的切身利益并未得到重视。基于以上原因,许多家庭面临孩子入学困难,家长们被政府各个部门推来推去,久久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使得适龄中小学生入学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幼儿园由于多是市场化管理,其招生班额大大超出国家规范要求,对幼儿的成长非常不利。幼儿园服务半径较小,所以其班数设计仅限于服务范围内人口指标,但由于许多零星改建用地规模不足以配建一处幼儿园而借用相邻的幼儿园,给其造成压力。为了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扩招,则将活动室改成普通教室,降低了幼教的环境水平。有的旧城改造项目为了满足住宅的用地需求,将规划幼儿园“挤”到位置和朝向均不利的位置。如城市风景小区中的幼儿园,被“挤”到小区西边东西向放置,其朝向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建筑面积根本达不到标准。

2、对交通、绿化设施的影响。

在旧城区改造规划中,常常因城市经营的利益所驱,不仅无法实现老城区居住环境提升,还会对交通、绿化等公共设施造成很大影响。张店城区中原总规中规划的社会停车场用地逐渐被占用为其他用地,如美食街两端的社会停车场用地、金帝广场北侧的社会停车场用地均被调整用地性质。许多招商引资项目存在规划停车场地不足等问题仍被批复,如荣宝斋。有的项目直接吞吃了城市道路,如中润华侨城吞并了三条城市道路;__某工厂改造为住宅项目吞掉了一条城市支路。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些行为使得城市路网结构合理性大大降低,且留下了交通隐患,为将来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设置了人为的羁绊。

绿化方面的影响也令人担忧,城市建设量大增,但公共绿地面积增长缓慢。如张店老城区的绿地,多年来只有三处公园、两个广场,两条沿路绿带,其中东部只有一处公园和一条较窄且短的沿路绿带。近几年老城区内改造项目很多,住宅建筑、商业建筑面积增加速度较快,但公共绿地面积并未增加,配套设施也没有明显改善。同时,许多规划的居住区级公共绿地却被调成住宅用地,如凯瑞居住区、莲池居住区、华瑞园居住区等控规中均规划了与居住区相应等级的公共绿地,但在随后的修规审批中却逐渐调整位置、减少面积,有的甚至就不见了。

3、对其他设施的影响。

在旧城改造中商业、医疗、娱乐等设施方面尚未引发较多矛盾,但问题方面也不容乐观。如张店老城区没有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文化娱乐中心,文化娱乐设施匮乏。仅有的几处设施规模偏小,设施简陋,档次低,无法满足日常活动和市民健身需求。图书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建设至今未再改建,规模小,设施落后,已几乎停止使用,仅有的一处体育场也因经营不善而几近停业。目前来看,高档次的居住区层出不穷,单在引导居民健康消费、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还有欠缺,居民还有待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项目和设施,以科学的消耗他们的时间和金钱,比如提供更多开放性强的图书馆、便民体育设施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在旧城改造中起着主导作用,许多问题的引发也是政府决策不当引起的,因此解决旧城改造中的诸多问题,应当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同时居民作为城市的主人,应当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监督规划执行,提出合理化建议,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综上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对于政府而言,应在旧城改造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避免成为强势群体的代言人。

因为政府往往想通过旧城改造谋取部分差价或是尽量减少投入,将成本转嫁到开发商头上,其实最后还是转嫁到被改造的市民身上。还有“经营城市”、“招商引资”的借口也时常成为偏袒强势一方的客观依据。

基于旧城改造中涉及到不同人群的利益,其合法利益都应受到保护,就资格和能力而言,首先,政府应当扮演人民利益保护者的角色,尤其对于一些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自身力量难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迫需政府提供大量保护。其次,针对旧城改造中公私利益间的冲突,政府应当扮演协调者的角色,较好的进行沟通,慎用手中的强制权力,尽可能的弥补利益损失,做到公私兼顾。第三,政府应当做好旧城改造规划的指导者角色,预先编制系统的规划,批复后用于指导建设,并严格执行,避免规划任意调整行为。最后,政府还应做好旧城改造的监督者角色,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对旧城改造中行为的合法性加以严格监督。

2、对于居民而言,循序渐进、多层次的参与规划制定、执行与监督是十分重要的。

这不仅是捍卫城市利益的需要,更是保护和优化自身生活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需要。但由于我国长期的中央集权思想根深蒂固,且公众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范围和深度需逐步扩大和增加。

在目前公众参与的初期阶段,重点应放在规划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上,让公众、开发商和政府官员真正了解规划的实质。公众参与的主体应以专业人士为主,尤其是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相关专业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他们作为学者,能用比较理性的眼光分析规划的利弊。同时注重调动媒体舆论的力量,这往往能使决策者或开发商的个人利益让位。

当公众对规划有一定认识时,可以尝试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由公众选出社区代表,参与规划的编制和决策。规划师组织各种座谈会、展览会,编制各种手册、目录等方便公众参与。

当公众参与达到成熟阶段时,可将公众参与规划进行立法,要求规划的审批应有规划对公众意见的处理目录。公众参与方式多种多样,有讨论会议、图形模拟展览会等,参与的深度也从规划的编制阶段过渡到规划决策和实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公众参与的组织也多种多样起来,可以是社区特别小组、居民顾问委员会等等。

社会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呼唤高质量的城市环境,优美的物质环境、舒适的居住环境、美好的社会环境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每个文明城市的追求和向往,也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理想。

旧城改造是为人服务,而其机理则是通过市场行为实现的,在任何时候只有坚持人和市场两个主题,才可能有成功的旧城改造,并且可能为长时期的可持续繁荣和发展打下基础。在“效率”与“公平” 的关系处理上,首先必需明确政府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府的收益最终是让市民受益,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在经营城市过程中,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改变,应当是政府追求的最终目标。